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前线》>>每期精选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

青连斌

2017年08月17日09:53    来源:前线网——《前线》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这些新思想和新理念,对于我们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

第一,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社会要和谐稳定,平安具有极端重要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牢记和谐稳定是根本大局的道理,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有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同邓小平同志的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大道理的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了新的丰富发展,特别是把平安提到极重要的民生高度,是对我们党民生思想的创新发展。

第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是由人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和谐了,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和谐稳定。因此,社会治理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

第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最主要的就是社会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因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因此, 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不断打牢和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第四,坚持活力和秩序的统一。一方面,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因此,“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暗流涌动。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使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第五,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利用好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我们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深水区,社会管理领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这种新的社会治理体制,与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强调社会治理的主体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政府、社会、公众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

首先,政府要发挥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健全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治理的政策法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等等。

其次,社会要发挥社会治理的协同作用。这里说的“社会”,是指各类社会主体,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等等。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社会事务的多方共同参与治理。

再次,公众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都要自觉遵守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都要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样,政府、社会、公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参与社会治理,从而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的思想,为新形势下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明确了思路,指出了方向。

系统治理,就是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形成社会治理合力。依法治理,就是要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综合治理,就是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源头治理,就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大优势。面对社会治安新形势,必须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1月,他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把社会治理重心放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

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现在我国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时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2016年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5%。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环境、交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受关注程度也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

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很多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留守”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在承包地的分配和流转、宅基地的分配和使用、征地补偿、集体收益的分配等方面的矛盾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人。虽然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在持续减少,但绝对量仍然十分巨大。我国流动人口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它的主体是农民工。做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思想十分丰富、深刻而又系统,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做好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的指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孟建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N].人民日报,2015-11-17.

[4]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和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DB/OL].新华社,2014-03-05.

(作者简介:青连斌,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前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