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自信来自于历史选择

王 文

2017年08月10日09:0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我们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坚实深厚的历史基础,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是建立在历史逻辑之上的必然要求。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不懈奋斗,反复比较和尝试,不断寻找着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纵观中国近现代170多年的发展历程,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命运的重大选择共有六次。

第一次选择:器物层面的变革,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击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僚、有识之士开始觉醒。林则徐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主旨是“师夷长技”,汇聚了大量制造洋枪洋炮、西洋舰船等军事科技资料。19世纪60年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朝官员,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第一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建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开办了一批近代外语、科技、军事类的新式学堂,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洋务运动持续了30多年,为中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单靠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海战的硝烟,宣告了洋务运动事实上的破产。

第二次选择:制度层面的效仿,主张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典章制度。早在19世纪五十年代末,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了施政纲领《资政新篇》,这是一个试图发展资本主义的治国方案,但囿于当时太平天国本身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898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推行戊戌变法运动,开始了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在103天里颁布了一系列诏令,内容涵盖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各个层面,目的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由于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阻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到了清朝末期,迫于形势和压力,清政府也搞了所谓新政和预备立宪,但已是人心尽失,颓势难挽。改良失去了机会,革命走上了历史前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是二十世纪初年中国发生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如故。

第三次选择:思想文化的启蒙,倡导“德先生”、“赛先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没能撼动封建文化的根基。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大搞帝制复辟,提倡尊孔读经,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复古逆流。为了彻底荡涤封建思想意识,20世纪初,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激烈批判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成为无数青年争相传颂的名篇。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引进、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第四次选择:主义和道路的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也流行过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思潮,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1921年,在中国人民艰难探索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确定了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革命胜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上,中国社会曾一度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希望继续维护其独裁统治;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主张“第三条道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1946年,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等方面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和平建国纲领》等协议,但是国民党很快撕毁决议,并对解放区发动了战争。历史给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在事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问题上决无妥协的余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五次选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作过一些科学的预测,但又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现成的教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们历来主张由后人自主探索。历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但后来的历史表明,苏联搞得并不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怎么搞?毛泽东决心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他曾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毛泽东的这段话,道出了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共同心声,也反映出毛泽东决心开拓出了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迫切愿望。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六次选择: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后,面对着十年“文革”造成的混乱局面,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如何拨乱反正?人们翘首以待。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已经是73岁。他说,坦率地讲,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是共产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勇敢地挑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在他的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是一场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邓小平带领人民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越走越宽广,理论越来越丰富,制度越来越成熟。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

六次历史选择,实质上是不同的历史道路、社会发展方向的抉择。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于是,走什么样的道路、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来领导人民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从六次选择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了救国救民,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都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略,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起义还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是革命,结果都行不通。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比较,在比较中选择。改良主义失败了,人民选择了革命;各种政治力量无力承担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并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走过的足迹,也给未来发展提供着启示。近现代中国170多年来的六次重大历史选择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兼学院网站总编)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思考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