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许耀桐: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2017年08月10日09: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治理是人类管理、运转、处置自身集体事务的一种有组织活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治理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新视角思考和探索国家治理问题。经过近40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积累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描绘出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创造性地推进治国理政事业,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了既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为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积累了新的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有效解决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应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挑战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强烈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和优势。

形成现代治理理念

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治理理念。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也很早就知道治国理政需体恤民情、礼贤下士以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在现代治理理论方面,西方学者认为,治理的主体既有国家公共权力机构,还有市场和社会其他诸多组织;治理的方式可以有沟通、协同、合作等。不难看出,西方治理理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中国国家治理,是对古今中外治理经验的借鉴继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他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

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已从传统型治理走向现代治理。这种现代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治理科学化。建立健全体现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又具有科学规划、科学规则的治理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治理。二是治理民主化。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治理或进行自治,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证治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三是治理制度化。共同遵守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使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四是治理法治化。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中国的国家治理和西方治理明显区别在于,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实现治理的有序性、有效性方面,中国更为重视党和政府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担负着治理的重大责任,发挥着治理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这里所强调的党的领导、国家制度、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就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元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治理的基本特征。这些核心元素和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国国家治理具有独特优势。

探索国家治理新路

今天,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寻求国家治理的新思路、新举措。这就要通过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创新目标理念。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树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治理理念和目标体系。当前,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加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治理创新,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在治理理念上,真正实现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封闭管理向透明治理转变。在追求经济效率、社会活力的同时,把公平正义、秩序稳定等目标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容置疑。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各个治理主体既有合理分工,又能形成统一合力。党领导国家治理,进行顶层设计,理顺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分工合理、权责匹配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架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治理的巨大优势。中国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为此,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制度的作用,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实质上“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完善法治体系。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就更加需要依靠法治力量,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推进立法、执法、司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夯实治理的社会基础。治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要形成良性互动。这就要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组织,使之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依法执政、民主行政,完善民主决策,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拓宽民主参与的渠道。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用好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这一独有的民主形式。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

(责编:赵晶、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