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运用辩证思维做好精准扶贫

漆明春

2017年07月19日09:21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运用辩证思维做好精准扶贫

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精准扶贫的哲学基础。扶贫工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都要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法则。精准扶贫实质上是基于客观规律的科学扶贫。只有采取精准扶贫,尊重扶贫工作的客观规律,把火热的工作激情与严谨的科学精神有机结合,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才能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沐浴更多阳光雨露,公平正义的美好理想才能在现实生活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人类社会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有机体。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善于在事物的系统联系和动态过程中,把握规律,务求实效,为此应注重研究和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把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相结合。精准扶贫既需要物质层面的雪中送炭,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强骨补钙。人既是社会变革的主体,也是精准扶贫的主体,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第一位决定性因素。人的精神状况一方面受制于客观外部世界,另一方面又有巨大的反作用。不同的精神面貌对人的行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是推动精准扶贫的强大内生动力。相反,得过且过、怨天尤人的消极精神状态则是阻碍脱贫攻坚的严重障碍。精神贫困已成为一些地区物质贫困的深刻根源。可见重视精神扶贫正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引领群众,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境界,为推动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把发挥人的主体精神与尊重扶贫规律相结合。精准扶贫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当然离不开发挥人的主体精神。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精准扶贫既需要调动干部群众强大的历史主体精神,发愤图强,敢作敢为,立下愚公志,摘下穷帽子,又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深入调研,把握实情,科学剖析环境、产业、文化、教育、制度、管理等多方面的致贫原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做到精准扶贫,科学扶贫,努力提高扶贫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把改善贫困地区外部环境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教育扶贫结合起来。环境、产业、教育与人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定的环境制约产业发展水平;一定的产业水平又影响教育质量;一定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人的素质高低,而人的素质状况又对地区环境和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三变”改革,让困难群众分享更多产业红利;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优化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着力提升群众的整体素质,为精准扶贫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把解决群众当前具体困难与根本性、长远制度创新相结合。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动态思维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精准扶贫中必须运用动态思维方法,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群众最紧迫、最突出的现实困难,又要放眼未来,着力解决根本性、长远性问题,优化制度顶层设计,加快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就业政策等社会建设方面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解决精准扶贫中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推动扶贫攻坚,促进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作者为贵州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

(责编:实习生、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