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波
2017年07月10日08: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共御外侮的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英雄史诗,正如当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所写:“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1937年7月7日夜,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80年过去了,再次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是在回顾一种力量,铭记一种精神。
爱国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精神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志;“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忧虑;“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气节……无不洋溢着最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召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七七事变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迸发出最强烈的爱国热情,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敢于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从而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篇章。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更是鼓舞和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成为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上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民族团结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根本伟力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体中华儿女,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在共御外侮的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英雄史诗,正如当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所写:“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近百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走向觉醒、团结的历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胜利来自团结,全民族的团结就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根本力量所在。
今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辈们——实现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梦想,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纪念。
党的正确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的软弱涣散。而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面对日寇入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的不畏惧一切艰难困苦的坚定意志,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贡献出一切、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党制定和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实施依靠人民的一整套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正确方向。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洪流中驾驭局势,始终清醒地指明夺取胜利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方法,这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历史充分证明,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地奋勇前进。
弘扬包括伟大抗战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
“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回望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耳边响起的仍是当年那一声声呐喊。“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千古不变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必须自强、自信、自立。先烈们用鲜血换得的果实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倍加坚持。让我们铭记历史,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包括伟大抗战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二编部助理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