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还有多少落马官员把“侥幸”当“自信”

何浩民

2017年06月20日14: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媒体报道,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原副区长孙道静入狱后,痛彻心扉地表示,过度自信让他陷入受贿犯罪的旋涡。“在过于相信自己不会被发现的自信心理支配下,一些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屋拆迁、违章建筑的老板为获得我的帮助,曾先后几次给我送过钱,我都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这是一种多么无知、多么危险的“盲目自信”!(6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贪官人数之多,级别之高,行动密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宽,挖掘问题之深,前所未有。按理说,在这样的反腐高压之下,一般人都会重视和小心起来,起码为了自我保护也该收敛一下,但令人费解的是,依然还有极少数官员“保持自信”,我行我素,顶风而上。不禁要问,这类官员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翻开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是在经历 “第一次”的侥幸后“找到自信”,认为自己“运气不错”,受到查处只不过是“概率事件”。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变本加厉,越赌越大。正是由于一次两次的偶然侥幸“过关”,造成“不会被查处”的错觉,给了官员继续出手的“信心”和“勇气”,自信能够瞒天过海、逃过党纪国法的追惩。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的“自信”显然太过于盲目和乐观,惩治腐败是必然事件,“第一次”的侥幸不代表日后不会被追查。所以说,这类落马官员的最大错误就是把一时的“侥幸”当成“自信”,正如他们在忏悔录中所说的:“这是一种多么无知、多么危险的‘盲目自信’”!“侥幸”带来的“自信”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不幸”,终将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

习近平同志曾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大千世界,必然性与偶然性同时存在,领导干部如果把偶然得来的“侥幸”当成“自信”,当成铤而走险、瞒天过海的“本领”,对禁令视而不见,对提醒充耳不闻,这无疑是一种愚蠢之举、危险之举。“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对为官者而言,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克服侥幸心理,遵循规矩、守住底线。必须时刻提高自警意识,始终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与此同时,要破除偶然“侥幸”给官员带来的“自信”错觉,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只有真正把偶然的侥幸变成必然的惩处,对腐败形成有效震慑,才能打破少数人的侥幸心理,纠正个别官员的“自信”错觉,这既是对干部自身负责,更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