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干部当学廖俊波的“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何浩民

2017年06月13日14: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每当想到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镇长吴江平脑海里首先浮现的,都是他穿着一双黑皮鞋,手里攥着一根毛竹竿,在山间步履蹒跚、汗透衣背的身影。“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这是廖俊波生前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马不停蹄地下乡、入企调研,他打电话召集开会,也经常是开解决问题的现场会。(新华网6月10日)

基层现场是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是群众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和问题容易出现的地方。“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廖俊波走出会议室,把办公桌搬到了现场,放下厚厚的材料,把眼光抛向了现场。在政和、在闽北,他深入调查、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俊波速度”。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多到现场走一走,多和基层干部群众聊一聊,多开“田间会”、“板凳会”,才能把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

走出会场,深入现场,才能增强工作的时效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的日益加快,无论是群众工作还是改革发展各项事业,都对领导干部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深入“一线战场”,而是深陷“文山会海”,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工作的时效性,误事误民。只有把指挥部设在基层一线,重心下移、靠前指挥,以拖不起、慢不得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才能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了解群众所急所需,也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避免贻误发展战机。

走出会场,深入现场,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身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和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事实也证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现场实地调研,与会场汇报中听到的、在文件材料上看到的,往往是有着一定差距的。对领导干部来说,多些深入一线,多些现场会议,少些远程办公,少些遥控指挥,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准把脉,找准问题所在,做出的决策才更加合乎发展的实际,更加合乎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

走出会场,深入现场,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个别领导干部可能会认为,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利用网络通信就可以决胜千里之外,似乎在办公室、在会场就可解决所有问题了,不需要再到现场去了。其实不然,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深入到一线现场,深入到基层群众中,不知不觉就会拉远与群众的距离,导致与群众的隔阂越来越深。走出会场,深入现场,既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转变作风的体现,和基层群众在一起,听群众讲、交群众友、解群众忧,与群众建立真挚的情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中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领导干部如果只在会场不到现场,全靠开会听汇报、看材料,以只言片语来凭空想象基层情况,就会产生政令不通、执行不畅、工作疲沓、落实不力等“中梗阻”问题,不仅耽误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还会拉远与群众的距离。廖俊波同志以“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诠释了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身到,身到还要心到的干事理念。广大领导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扎根现场,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做出人民满意的效果。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