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干部扶贫要先闯“语言关”

沈道远

2017年06月09日14: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位参与驻村帮扶的朋友曾跟笔者分享工作“心得”。刚驻村那会儿,他也是“水土不服”。后来,他学会了当地“土话”,沟通交流便顺畅了,与村民的“共同语言”也多起来,工作更好开展了。(据6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干部下村扶贫,首先面临的就是和群众打交道,这意味着干部必须要和贫困群众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以共谋发展,共话脱贫。可是,如果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不在一个“话语体系”,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只怕沟通交流的效果会不尽如人意。因此,扶贫干部要融入基层,走进贫困群众,必须要闯过“语言关”。

入乡随俗,学好土话。扶贫干部,尤其是一些经过高等大学教育的青年干部,基本都能将普通话说得很溜,可当干部的普通话遇上了贫困群众的方言土语时,双方都会觉得说话不在一个频道,颇有“鸡同鸭讲”之感。贫困群众受限于知识文化和生活习惯,要让他们学说普通话,显然是强人所难,所以扶贫干部只能选择入乡随俗,主动学习方言土语,在工作中多和群众交流,多听多说多练习。当然,若还想进一步掌握土语,扶贫干部还可以着重研究当地俚语谚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习俗,主动融入当地语言系统。

扶贫宣传,讲好土话。扶贫干部学说土话不是目的,讲好土话助推扶贫攻坚才是初衷。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出台了不少的扶贫政策,可是这些政策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读得懂呢?一些地方在宣传扶贫政策时,官话套话多,专业术语多,贫困群众往往听得似是而非,一头雾水。其实,向贫困群众宣讲扶贫政策,不妨将政策中“高大上”的语言,翻译成贫困群众能够听得懂的方言土语。

融入群众,用好土话。语言不仅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彼此情感的重要维系,同一话语体系的人,总是更容易凝聚在一起,找到一种群体归属感。贫困群众要想脱贫摘帽,需要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而同说方言土语,能够让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更好地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所以,扶贫干部要用好土话,在用土话和贫困群众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拉近与贫困群众的关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扶贫干部要融入农村,走进贫困群众的生活,必然要主动融入村民方言土语话语系统。扶贫干部只有讲贫困群众听得懂“土话”,才能更加“接地气”,彼此之间才能进行无障碍沟通,才能打破隔阂和成见,成为朋友,甚至成为家人。当然,扶贫干部要闯过“土话”这道“语言关”,最关键的还在,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说土话,多下功夫。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