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习近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10日08:44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要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咬文嚼字》杂志评选的“2015年十大流行语”中,“获得感”位居首位。这一流行语的最早出处,是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由此迅速流行,且使用范围出现固化趋势,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获得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最终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用“共享”发展理念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出发点,进一步强调了所有的改革最终都要惠及老百姓的基本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对实实在在“得到”的一种强调,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更”字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关键词。

改革与民生建设紧密相连。“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不仅是历次深改组会议强调的精神,也逐渐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到今年9月24日,深改组成立1000天。这1000天以来,深改组召开会议27次、审议162个文件,涉及社会民生改革、经济改革、法治改革、反腐改革等领域,其中47件涉及社会民生改革,位列几大改革之首。其中,第四次深改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被誉为“继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的机会和总人数。第十九次深改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打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双轨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参加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这些文件的相继出台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我们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虽然获得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却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思路,与民心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招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就是改革的明确方向。

让人民群众享有哪些获得感?

从国际公认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各项指数和世界排名都有所提高,从2012年的101位跃升至2015年的90位。排名的上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这项承诺的兑现。随着惠及民生的政策密集出台,顺应新期待的改革相继启幕,以及“真金白银”的不断投入,民生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百姓的获得感在通向中国梦的里程上不断提升。

精准扶贫全覆盖。为完成2020年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体脱贫的目标,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明确要求,并精准设定了扶贫攻坚的具体步骤:产业扶持解决3000万人脱贫,转移就业解决1000万人脱贫,易地搬迁解决1000万人脱贫,社保政策兜底解决2000多万人脱贫。而仅“100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一条,背后的投资高达6000亿元。

社会保障提质扩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2200多元,是2010年的1.7倍。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2014年比2010年平均提高均10个百分点。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由2010年底的每人每月251元和117元提高到2014年的411元和231元。多管齐下,较好地发挥了收入分配“调节器”和社会运行“稳定器”的作用。

教育向困难群体倾斜。中央最新出台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明确东西部地区普通中小学校生均标准,惠及全国25.4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1.38亿在校学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寄宿制学生、民办学校就读学生、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残疾学生成为最大受益群体。同时,为支持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6年9月份财政部投入927亿专项转移金用于学前教育资助、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补助等,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重点向贫困地区和特殊教育倾斜。

医疗卫生投入自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根据财政预算数据统计,2009年到2015年全国各级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达56400多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0.8%,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4.8个百分点。重点用于支持全民医保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6年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支出预算达1.2万亿,加大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

在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不减、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的民生投入逐年加大,要完善庞大的社保体系,为亿万人民生活兜底;实行“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扶贫攻坚战;破解空前艰巨的就业难题,各级政府面临的压力和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都在增多,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民生建设砥砺前行,必为中国梦增光添色。

(执笔人:张敏)

(责编:实习生、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