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习近平:民族团结重在交心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6年08月01日10:53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民族团结重在交心

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花红你是哪一朵,柳绿我是哪一棵,不用我来问,不用你来说,花红柳绿都是春色,山清你是哪一座,水秀我是哪条河,山清水秀都是欢歌,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家和万事兴,有你也有我,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同是一颗心,同是一条根,幸福化祥和,都是一家人”。正如歌曲《一家人》所唱的那样,中华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怒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独龙族虽然只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但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骄傲地、有尊严地生活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各族人民一起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均具有同等的地位。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诸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和履行相同的义务,这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也一直在贯彻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依据民族平等原则,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路径,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民族自治地方,通过设置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让聚居区内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为更好地行使这一平等权利,55个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员。在西藏,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另外,党和国家实施了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的“天然”感情和血肉联系有助于在本民族群众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正因为此原因,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和国家还为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已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而且由国家民委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编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别关怀。

“五个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思想认同点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广袤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祖国大统一的局面,共同创建了新中国,在中国整个历史演进的长河中,造就了中华各民族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各民族同心同德,每次历史的跨越和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各民族的贡献和付出。如北京明清故宫是满汉民族共同建设,敦煌莫高窟是蒙、羌、汉民族共同建设,西藏布达拉宫是藏汉民族共同建设。中华各民族携手创造、共同拥有,共同见证中华历史和文化,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的生命线。认同是团结的前提,没有认同就没有团结;认同是团结的根基,没有认同,团结就是无本之木; 认同是团结的本质,通过 “五个认同”培养和树立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也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 “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做民族团结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各民族团结稳定、和睦相处是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团结的大局,一切将无从谈起。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那如何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呢?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模仿是每个人所固有的最深刻的人性”,这意味着树立典型和榜样应该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最有效方法。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都要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会接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组织各省交流民族团结工作经验。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树典型,弘扬正气,如内蒙古就将9月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民族工作的宝贵财富。

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具体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要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善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弘扬典型,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作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通过对千千万万个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和典型的树立,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执笔人:曹清波)

(责编:实习生、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