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治理“红顶中介”须强化源头防范

罗瑞明

2017年05月27日09:2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随着中央巡视整改情况公布,一些“红顶中介”的单位名字也浮出水面。2013年至今,中央巡视组已经进行了12轮巡视。截至目前,至少有7个国务院的部门因“红顶中介”问题被点名通报。(5月25日中国新闻网)

近些年来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力度非常大,有的全部取消;有的改为审批部门委托开展技术性服务;有的与申请人自主确定是否继续委托中介机构编制;这些硬性规定无疑从源头上对“红顶中介”进行了有力的遏制。然而,还是有一些“红顶中介”明的或暗的在坚守。

从点名通报的事例看,有的还继续“戴市场帽子、借政府牌子、收企业票子、供官员位子”,充当“红顶中介”、“二政府”;有的社团组织依托行政权力充当“红顶中介”,开展市场推广、评审或培训等工作,违规收取巨额费用,获取垄断收入,扰乱市场秩序。“红顶中介”还有生存的空间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审批部门与中介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按照规定,报送审批“既可由申请人自行编制相关材料,也可由申请人继续委托中介机构编制”,而如果是自编材料难过关,必然会迫使报送者走中介的门道,从目前看一些部门设立的评估中介只此一家,让报送者无法选择,由此只能是由中介说了算,也许多花钱,有关系就能顺利过关,相反就难过关,一些中介看似“红顶”取消,却变相的存在,仍然与部门脱不了干系。

中介原本没有“红”和“白”之分,其是一种社会组织,为需要者提供服务和方便,适当的收取一定的报酬。而罩上了“红顶”就显得与众不同,已经不是独立的社会组织,无形中成为部门的一种特定机构,与一般的中介相比,具有很强的垄断优势,含有不少隐形的权力。“红顶中介”在外形上看不出“红”,随着清理规范甚至变得更为隐蔽,如不从本质上脱钩,其实质还是带有“红顶中介”的基因,甚至办事比起明的“红色中介”更难,收费更高。

要从根本上防止“红色中介”的渗入,不仅在于清,还在于放,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中介加入其中,中介多了竞争力就强,办事者选择的余地就大,从而在服务上提升,收费上趋于合理,为办事者提供方便。其次,取消“红顶中介”不仅要与部门彻底脱钩,还在于对内容进行削减,压缩办事程序,能不评估的坚决不评,可评可不评的尽量不评,确实需要保留的评估程序予以减化,从源头上减少对中介的依赖。再次,在费用上加强严格的监督,减少评估费用,防止乱收费和变相收费。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动真来硬,明的已经行不通,部门的权要收缩,利要减少,一些人自然会不适应,难免采取其它变通的方式进行伪装,因而,在对“红顶中介”进行堵截的同时还得多管齐下,制定出相关的制度,拓宽民意渠道,对有问题的中介进行查处,对部门责任人进行追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源头上进行防范。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 罗瑞明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