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红旗文稿》

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

雷世界

2017年05月25日09:49    来源:红旗文稿

机构编制工作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事业,更是一门科学,做好这项工作既要讲政治,更要有科学的方法。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集中体现在深化“三个理念”,用好“三种资源”上。

一、“三个理念”决定了机构编制工作站位的水平

一是执政资源的理念。机构编制工作是为党所有、为党服务的,这体现了它具有政治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资源。从这个角度讲,机构编制工作是我们党最大、最重要的执政资源之一,这一资源配置的科学与合理程度直接决定了党执政效能的高低,甚至影响执政地位的巩固。所以,要把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特别是从现代执政模式与规律去谋划和推动机构编制工作,这既是党委政府领导机构编制工作的最高境界,更是机构编制人的最大追求。机构编制部门就是要高度地讲政治、讲大局,为党委政府管好这一重要执政资源。

二是稀缺资源的理念。机构讲“规模”,从内部决定着怎么组班子、建队伍,编制讲“力量”,从外部反映了有多少人员。所以,倍加珍惜机构编制资源,守住底线、坚决管住,既是党委政府的要求,更是机构编制人的职业品格。机构编制部门要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推动工作的最优配置效应。

三是源头性资源的理念。机构编制是依据,设机构、配干部均依此而来,这一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源头资源。所以,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党和政府整体架构的顶层去设计、去谋划,既是党委政府领导机构编制工作的最佳谋略,更是机构编制人的方法论。机构编制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未雨绸缪、超前研究、超前服务,为党委政府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当好机构编制“先行者”。

深化“三个理念”,重在用好“三种资源”,正因为是重要执政资源,所以这项工作是为我们党夯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这是我们从业的基本认知;正因为是宝贵的稀缺资源,所以从事这项工作就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以一当十发挥作用,这是我们从业的基本要求;正因为是源头性资源,所以从事这项工作就要加强超前研究谋划,做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兵马”未动机构编制先行、“兵马”已动机构编制保障,这是我们从业的基本追求。

二、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实行“三个用编”

一是保大局、重点用编。对于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必须主动跟进,全力保障。去年以来,我们围绕绿色发展、纪检改革、金融发展、维护稳定、园区发展等中心任务,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理顺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体制和重点旅游地区管理机构运行机制;采取创新办法设置42家省纪委派驻机构,超额实现中央纪委提出的硬性要求;争取中央编办支持,同意调整单设省金融工作局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强化了维稳任务重的相关省级部门机构编制力量;按省委要求理顺完善10余个园区(景区)管理运行体制,健全市(州)园区党组织机构设置。通过这些举措,较好地保障了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二是保应急、动态用编。对于党委政府部署的阶段性、突击性重大任务,应该实行动态用编,事来事重加编,事去事减减编,完成了任务收回编制。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为保障省委、省政府阶段性、突击性重大工作任务有效推进,我们为涉及全面创新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天府新区建设、铁路机场建设、重大引进项目协调推进等有关部门增加了临时行政编制88名,明确要求待相关工作任务结束后收回,目前已收回9名。为保障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我们推出过渡性政策,推动全省88个贫困县扶贫机构全部单设,省市县三级扶贫机构共计新增编制1101名,新增领导职数83名,扶贫工作力量增幅达49%。

三是保运转、限量用编。对于部门(单位)确因编制紧张无法保障正常运转的,应当按政策规定,从严从紧、有保有压,适当增加编制,做到排忧解难、雪中送炭。去年,我们主动回应相关部门(单位)的需求,在控制总量前提下,共为因新增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任务涉及的重点部门调剂行政编制70名,为编制紧缺的省级有关部门(单位)调剂行政和事业编制110名。

紧扣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全力保障事关全局的重点改革、重点地方、重点项目,让党委政府满意,这是机构编制工作的最大目标;最大限度地整合和用活资源,为部门解难,为基层服务,让部门和基层满意或理解,这是机构编制工作的最大取向。

三、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三个转变”

第一,推进机构由重管理向同时重激励转变。相对编制而言,机构更具有稳定性,机构一旦设定,除机构改革等特殊原因外,不能随意调整,这就决定了管活机构必须从源头上、从设置时想办法。去年以来,我们在园区、景区等一些特殊领域探索试点机构设置分层分步激励的七项机制:一是建立机构整合优化机制,对小而散的各类园区管理机构进行清理、整合、撤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防止过多过滥。二是建立机构升格与全面发展挂钩机制,综合考评园区的经济指标、治理水平和政治生态等情况。三是建立机构升格限额管理机制,实行限额升格、优中选优。四是建立机构分层升格机制,在同意机构升格后,首先只升格其班子和成员,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还要达到相应的指标后第二年再升格。五是建立领导职数分步核定机制,首先只按规定数上限的80%核定,两年后再根据园区发展需要逐步增核。六是建立考核退出机制,对机构升格后出现相关指标低于报批时的,限期一年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退出处理。七是建立一票否决机制,对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重大污染事故等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和降格处理。通过这些举措,大大地激发待升格单位和干部竞相作为、创先争优,实现“不用扬鞭自奋蹄”,改变过去升格前“靠坐等、靠运气”,升格时“天上掉馅饼、人人有一份”,升格后“坐享其成、一切照旧”的现象。

第二,推进编制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相对机构而言,编制变化性较大,随着职能职责的变化,编制也应作相应变化,而不是“一定终身”。这个特点决定了编制管理必须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去年以来,我们研究提出了省本级层面编制动态调整的管理办法:一是动态管。凡是机构改革中整合省级部门后有余留编制的,视情予以收回;凡是职能萎缩和下放职能较多的,相应减编;较长时间空编率超过10%的,原则上不予以增编;对出现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的,被中央编办或巡视、审计、督查等通报的,原则上一年内不受理其机构编制事项。二是设比例。为结构性增编需求设置硬标准,除国家有规定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要求外,一个部门一次性增编原则上不超过3名;因加强重点工作确需增编的,内部调剂与增编数额比例不低于2﹕1,即每核增1名编制,内部调剂编制不少于2名。三是建制度。试点实施3项“预留预审”制度,即领导职数相应编制等额预留、政策安置和人才引进编制专项预留、部门领导干部和中层领导干部职数预审制度。去年,全省核减收回“吃空饷”单位编制3800余名,不仅管住编制大盘子,而且结构性用活编制,仅省级层面就结构性用活行政编制629人次,占省级机关现有行政编制总数的7.9%。

第三,推进岗位由岗编一体向岗编分离转变。为了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最大效益,我们针对一方面是许多偏远地区、落后地区、民族地区还大量存在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上级机关和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才“富有”甚至闲置的现象,探索了“岗编分离、人才下派”模式,研究制定在部分特殊行业实行岗位与编制分离的意见,在面向基层一线的教育、卫生、农业和政法等特殊领域,将各类人才的编制放在上级部门,工作岗位在一线,让基层渴望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沉到基层工作,让人才有干头、有奔头、有想头地在基层施展才华、贡献力量,改变“人总往高处走”的现象。

既要管住更要管活,这是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要交账和交好账的硬任务。在管住与管活中,管住是前提,管活才是目标,管住讲政治,是硬本事,管活讲水平,是真本事。这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大智慧,是衡量机构编制工作是否作为和作为大小的试金石,必须在管住的前提下去管活,在管活的基础上升华管住,使有限的机构编制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四、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三个超前”

一是超前调研。调查先行、研究先行,应该伴随机构编制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超前性做好调查研究、搞好顶层设计。去年年底以来,我们组成8个调研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机构编制大调研,并采取“上访、平访、下访”形式,分别向中央编办和在职省领导、省直各部门、基层编办和群众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通过大调研,力求为管理好、设置好、创新好机构编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使机构编制工作主要靠“领导批、单位要、左右比”的做法向科学化迈进。

二是超前谋划。超前思考、超前谋划,在制定科学政策、规范文件上当好设计者、把好第一关,进而从源头上发挥“上游”促“下游”的先行和指导作用。去年年底以来,我们在大调研的基础上,正在研究制定拟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工作的“1个管总文件+N个配套办法”,力求解决“深化机构编制重点领域改革、机构分层分步激励、编制动态调整管理、政法系统挖潜创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大问题,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是超前试点。调研先行、谋划先行,对其中重点改革、重要突破、重大工作还要试点先行,坚持先试点再推广。近年来,我们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由4个全国性试点地扩大到成都、德阳、绵阳的所有县(市、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市(州),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从两个全国性试点镇拓展延伸到全省“百镇建设行动”的300个镇,在8个市(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在成都、眉山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从全省41家单位扩大到目前的108家,等等。这些试点都取得了试出经验、试出路子、试出信心和决心的效果。

机构编制工作是源头性资源,决定了机构编制工作重在发挥顶层设计的功能。机构编制工作既要做执行者、落实者,更要做设计者、谋划者和探路先锋,变见子打子为未雨绸缪,变跟进服务为超前服务,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驾驭,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超前研究、超前谋划、超前试点,让机构编制工作在超前性中体现源头作用。

综上所述,“三个理念”是机构编制工作最大的理论背景,执政资源决定了必须实行“三个用编”,稀缺资源决定了必须推进“三个转变”,源头性资源决定了必须要有“三个超前”,这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在规律所在,只有按照这个规律来办事,机构编制工作才能在科学的轨道上越走越好,服务和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大局的作用才能越来越卓有成效,党的机构编制事业才能越来越兴旺发达。

(作者:四川省委编办主任)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红旗文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