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坚决防止干部大走访“走过场”

倪洋军

2017年05月10日19:2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转作风,才能树新风。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作为干部“接地气”、“转作风”的务实举措,自开展以来,扎实走访,精准帮服,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少数部门、个别干部走的不勤,访的不深,帮的不实,基层群众也颇有微词。为了让干部大走访真正成为锤炼干部作风的新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长纽带,必须始终坚持“六多六少”,坚决防止走过场。

多一些红包,少一些烦扰。干部大走访,始于群众需求,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好处和变化,就是要给农村、企业、社区多送“红包”,少给基层增加负担和烦扰。一方面,要将“政策红包”送到基层,注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将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鼓励生育二孩、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等优惠政策送下去,给基层吃下“定心丸”。另一方面,要坚持将财政资金向基层一线倾斜,在做好结对帮扶低收入群体的基础上,将各类“资金红包”送下去,破解基层发展瓶颈。再一方面,要将“思路红包”送下去,帮助走访企业和基层群众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输血”的同时,增强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精准滴灌、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走访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基层接待方面的负担,能一头扎入的尽量一头扎入,能减少陪同的尽量减少陪同,切实将“红包”送下去,不能为了走访而走访,或者借走访之名而给基层增加烦扰。

多一些亲自,少一些代劳。领导带头,万事不愁;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其责任主体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亲自下基层、自觉走基层,不能也不允许让秘书代劳、请基层代访。无论是哪一层级的党员干部,都必须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放下架子,抽出时间,到群众中去,并且要坚持到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帮助基层排忧解难,不能借口公务忙、事务多而不下去或少下去,更不能习惯于、满足于别人代劳,或故意安排别人代劳,尤其是需要完成的帮扶任务、过程记录等,必须亲自抓、亲自做、亲自落实,切实将大走访的过程变成大落实、大行动的过程,真正达到转变作风、普惠百姓的目的。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轻车简从,亲自走下去,亲自访起来,亲自帮到底,不推不让,不当“甩手掌柜”,不做“口头司令”,不搞“官僚作风”,争做主动上前、狠抓落实的模范。

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推诿。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干部大走访,就是要走到基层之中,主动将应该担当的责任担起来,能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并且能帮扶的困难、解决的问题,绝不能也不允许推给别人,要破除本位主义和个人狭隘的思想观念,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要将大走访的过程打造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试验田、练兵场、示范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能明哲保身、畏首畏尾、无所事事,不想做事、不愿担责、不肯付出,习惯于“等要靠”,满足于“推让躲”。各级各地党组织及其纪检监察组织要加强监督巡查,对于履责担当不到位、推诿扯皮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问责一起,不打和牌,不搞特殊。要建立健全容错免责、纠错、防错、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查核处理等体制机制,不断优化目标考核、问责问效等指标体系,鼓励干部大胆帮、积极闯、勇敢试,从而为基层创造更多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转型机遇。

多一些真情,少一些矫情。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干部大走访,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没有一颗真挚的心,缺乏真诚坦诚的情感,难以走进群众的心里,更难以帮到百姓的难处、实处。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真情大走访,真心大落实,真诚去帮扶,广泛全面深入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群众家里去,用“脚板”丈量短板,用真情赢得民心,不能也不允许放不下架子、抹不开面子,不会说群众语言,不会讲大白话,习惯于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矫情得很,官僚得很。不能一阵风、一窝蜂,来无影、去无踪,为了完成任务而走访。更不能不了解情况,不熟悉业务,净说外行话,或者与群众说不到一起,坐不到一块,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要带着真情、乡情、亲情走访,主动与基层群众套近乎、叙家常,讲真话、掏心窝,将群众当自家人,对于困难群众,要主动上去帮一帮、扶一扶,不能概念性地做一些样子、走一些场子,要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的事项了解透彻、记录清楚,真正做到有目的的走访,有针对性的帮扶,不做表面文章,不开空头支票。

多一些内容,少一些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干部大走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走访的过程和帮扶的内容,切实做到务实扎实,不搞形式主义,不做面子工程,不允许用“等等”“看看”的托词搪塞,更不能以所谓的方式创新来代替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诚然,干部大走访,提倡自主创新、特色打造,但是不能脱离实际、不顾实质,而搞形式大于内容的假创新、空创造,更不能依赖于数字造假、材料粉饰。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将大走访活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满足于开开会议、发发文件、弄弄材料。要强化过程意识,对于每一项规定的内容、必须完成的任务,坚持做到认真过细、扎实开展,该走的走,该访的访,该记的记,该做的做,该帮的帮,不大而化之、走马观花,真正让干部在大走访活动中留下务实脚印,收获良好口碑。

多一些常态,少一些突击。常态才能长效,长效才能长久。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走访群众、联系服务群众,是一项基本要求,是必须做好的“家常菜”、“家务事”,除了开展集中性的大走访,还要坚持“常走访”,不能一窝蜂、一阵风。要强化“三种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形象意识)、坚持“三个必须”(必须进村入户、坦诚交流、严格纪律),确保“三个到位”(宣传到位、保障到位、监督到位),扎实推进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要重视制度建设,坚持立足于平时,着眼于长远,结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构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干部大走访机制,推动干部和群众、企业之间结稳定的“对子”、攀长久的“亲戚”,在经常性的面对面、多见面中拉近距离、加深感情,把“常长细实”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在坚持用脚步去走和访的基础上,更要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新工具,搭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上平台,坚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常上网看看,自觉主动在网上发声,经常性地在网上与网民互动交流, 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对干部走访活动的跟踪记录核查机制,同时及时把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建档入库,分类汇总并切实加以解决,促进干部大走访活动更实、更深、更久、更有成效。

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不仅是一项专项活动,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大走访的落脚点放在解难题促发展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腿勤一点、脚深一点,通过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小、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紧扣“两聚一高”、办好民生实事,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坚持“六多六少”,广泛开展大拜访、大招商、大落实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往前走,并且要始终走进群众心坎上,帮到基层实在处,不断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倪洋军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