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三不收”局长的蜕变之路值得深思

安子州

2017年05月09日14:3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面对络绎不绝的送钱送物者,河南省安阳市人社局原副局长卢铭旗“颇有原则”地给自己定下“三不收”的规矩:关系不好的不收、信不过的不收、家庭困难的不收。他靠着如此荒唐的“规矩”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随着外界不断涌来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卢铭旗的思想防线进一步松动,贪欲也随之如泄洪之水般奔腾汹涌,最终把他淹没。(5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关系不好的不收、信不过的不收、家庭困难的不收。”这看似很有“规矩”的原则,实则为了掩人耳目的策略。无独有偶,原安徽省定远县委书记陈兆丰也有一个“三不收准则”:办不到或没法办的事情不收钱,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钱,嘴巴不严的人的钱不收。不难发现,如此“收礼受贿底线”就像一剂“麻醉药”,让贪官心安理得地收钱、收物。

贪官不是一开始就贪的。从卢铭旗案件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卢铭旗一开始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仍然保持着在部队的优良作风,克服生活上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也曾干出了成绩。他坚守原则,凡是送钱、送券、送物的,一概被他拒之门外。有时为了躲避送礼者,他甚至会关掉手机、拔掉家中电话线。正如卢铭旗后来说:“那时,我对送礼者是非常厌恶的。”

然而,随着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对人事关系的熟悉,在贪欲作祟下,卢铭旗逐渐丧失了党性和原则,终被“一个500元的红包”打开了防线。特别是在与“围猎”商人频繁的“人情往来”中,卢铭旗收着收着,就放开了,放开放开,就麻木了,一步步滑向了贪腐的深渊,越陷越深,最终在贪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直至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其实,和卢铭旗一样,很多贪官最初都有一段光辉奋斗史,都有过一段清廉的初始,但走着走着,从最初的收取小钱财,到设置“安全线”收取钱财,再到来者不拒,一步步走向堕落。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最初还可以独善其身,慢慢地,自律之心瓦解,警惕之心钝化。这说明,在坚持原则的问题上如果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底线是守不住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贪官“掩耳盗铃”式的受贿底线,一方面是其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不得不变换的适应性调整,以此来抗衡反腐败斗争。为此,各级纪检部门在加大查处腐败问题力度的同时,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零容忍,形成“伸手必被捉”的稳定预期,打消违纪违规者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通过卢铭旗这个鲜活的案例,警醒党员干部把好“第一次”关口,守好“第一道”防线,谨防思想蜕变,权力出界,行为越轨。

当官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做让“白袍点墨”、一辈子洗不清的事。党员干部如果从自始自终就能坚持原则,不触碰法纪这条“高压线”,就能够守得住底线;守不住底线,迟早会在工作和生活上出问题,最终难逃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

(责编:洪宇<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