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新书推介

解构创新经济——读洪银兴的《创新经济学》

蒋伏心

2017年04月25日08:11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新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只有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才能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当下火热的创新经济实践,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的沃土,并结出了累累硕果,洪银兴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跟踪研究创新经济实践并于近日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创新经济学》一书,便是成果之一。

创新作为经济学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上世纪20—30年代提出。根据熊彼特的阐述,创新包括五个方面:引入一种新产品、使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建立新的生产组织。显然,这里的创新主要是从企业或微观层面而言的。在《创新经济学》一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以创新链为基础构建的更加宏大的创新场景。

作者在书中充分肯定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同时又指出,最重要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创新是创新发展方式,是处于创新链顶端的创新。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较早地提出了从粗放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式增长方式的转变,力求实现集约使用物质要素,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但效果总是不明显。原因是,在传统发展理念指导下,即使有科技创新、工艺创新,仍有可能是投资依赖型的甚至是环境破坏型的。创新发展方式,不只解决效率问题,还要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即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机制等无形要素,实现新的要素组合。与物质资本为基础的发展相比,新发展方式有更高的效率,更健康,更可持续。

创新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或者说创新链是如何构建的?一般认为,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第一次应用开始的,本书则认为,创新的源头是知识创新,由“知识创新—科学发现—研发孵化—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产业化”这一过程组成,正是这一创新链,构成了国家或地区的创新体系。从世界现代创新的实践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极其重视创新体系的构建。原因是,在上述创新链的许多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由“市场失灵”等原因产生的创新“短板”。因此,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确定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发现创新链的“短板”,这样,创新才不会出现简单模仿,创新战略才会符合本地区实际。

在该书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创新产业化问题,并特别提出,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全球价值链的提升。无论从国家、地区还是企业层面,如果缺少大的创新方向,虽然也可能形成一定的创新成果,但很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只有站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才可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优势。作者提出,建立以我为主导的价值链,利用我国原创性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创新,应是今后发展创新经济的方向。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涉及资源的分配、围绕资源形成的组织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回答这些问题是创新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作者提出的创新源头的问题,就是资源分配必须解决的问题。知识创新是创新的源头,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重大产业创新(如信息产业发展),一定是建立在重大理论突破的基础上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别人实现理论突破后“搭便车”,这样似乎成本比较低,但要想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必须克服短视思想,将知识创新放在创新经济的首位,力求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构建科技进步的坚实基础。更进一步地讲,知识创新不应只限制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领域,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社会科学知识的创新对发展创新经济同样非常重要。例如,在现代社会,仅有新技术不一定能形成产品和产业优势,关键还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或者建立合适的商业组织,而这就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有关。

(作者:蒋伏心,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