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坚决遏制“数字脱贫”

许贵元

2017年04月24日08:26    来源:学习时报

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惠民工程和幸福工程,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以前,所有贫困县要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如期完成。但保质保量完成这一目标,要坚决遏制“数字脱贫”。

事实上,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规定和脱贫标准,今年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贫困县的摘帽标准,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要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已经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有关扶贫政策不变,这就避免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近年来,在组织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些地方由于执政理念存有“误区”,认为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是历史和自然的客观条件形成的,想一朝一夕或短时间内脱贫,不是容易的事。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搞“数字出政绩”争抢“贫困帽”,这样便可以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地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还有的违反财经纪律,把国家专门拨付的扶贫款挪作他用,搞其他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教训是十分沉痛的。

脱贫攻坚当然要卡时间、卡年限,2020年是最后截止线。但从实践来看,一些地方为了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与其说“层层加码”,倒不如说逐级“缩减年限”更贴切一些。比如,中央要求10年脱贫,省里便提出8年脱贫、地市就提出6年脱贫,到县里和乡镇更得相应缩短一些时间。而且在一些地方出现的“数字脱贫”不仅是年限、时间上的“造假”问题,更有甚者在还没有摆脱贫困时就上报声称已经“脱贫致富”了,开始向小康迈进了。这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愚弄百姓的不良做法,是“四风”行为在贫困地区的典型作派。“数字脱贫”,严重扭曲了党的光辉形象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公信力。归根结底一句话:“数字脱贫”是脱贫攻坚中的“人造障碍”,必须彻底破除,坚决扫平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力和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和情系脱贫攻坚工作,并反复强调,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因此,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政治硬仗来打,不获全胜、誓不罢休。

首先,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扶贫政策规定。抓好政策落实,可以凝聚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唤起他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期待和追求,点亮他们心中实现中国梦的灿烂明灯。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脱贫致富的重大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历史意义,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激发他们创新创业谋发展的“内动力”;把国家“输血”变成自我“造血”,树立“脱贫光荣”和“致富荣耀”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再次,精准脱贫要瞄准“对象”,把握“实情”。迈开双腿,深入千家万户,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予扶持。不能坐在办公室里仅凭看“报表”、阅“资料”,就拍板定人、定户。这样很容易造成工作“跑偏”和“失准”,而且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造成国家资金的流失。最后,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的考评机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全面考评,逐项细化目标责任,实行异地考核、交叉考核,落实党政同责、严厉追责制度,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在脱贫工作中严重违规违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重要评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