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要做廖俊波,不做项俊波

江夏青玲

2017年04月20日14: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阐明了一个朴素的哲理,提供了还原“政声”真实面目的社会途径。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政声有好有坏,民意有褒有贬。例如,个人先进事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廖俊波同志,获得了广大群众对他身上表现出的“拼”“严”“快”“实”的热情点赞,以自己的为民行动,赢得了百姓口碑。然而,另一位名叫“俊波”的干部项俊波,却刚刚违纪落马,不仅为自己留下了“违纪”的注脚、“巨贪”的标签,也戳痛了社会舆论的敏感的神经。

精神需要传递,教训更需警醒。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亟待从“丰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做廖俊波一样的“小人物”,而不做项俊波似的“大人物”。

分清“大”与“小”。何为“大”?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形象的高大。面对女儿的提问,“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廖俊波回答道,“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这种“自己最小”的情怀,反衬出的是群众为大的大胸怀。正是把自己看小,把群众看大,才能放大格局,俯身为民。相反,也还存在项俊波一样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不请“我是谁”,不知道“倚赖谁”,更不明确“为了谁”,工作中追求大权力,服务群众高高在上,这些都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作为党员干部,当分清“大”与“小”,多一些为民的大情怀,少一些谋私利的小算盘。

辨清“廉”与“腐”。与商人交往,贵在“亲”“清”。抓农业,和农民交心;抓工业,就和企业家交心。廖俊波不仅服务群众贴心,在政商交往中,也同样用心。偶遇同事带的水果,分给在场同时,转天还要回送;不仅不收礼,还给政府传达室门卫“送礼”送关心……点滴的小故事,皆是清廉作风的印证。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党员干部仍然辨不清“廉”与“腐”的利害关系,或是抱着“侥幸心理”打擦边球,或是带着“虚假面具”暗箱操作,不仅损害了民利,也腐蚀了党性,项俊波的落马不无说明。有廉才能有为,党员干部当筑牢拒腐防变的万里长城,拿好丈量廉与腐的尺子,划清廉与腐的红线,做到廉洁公正。

厘清“实”与“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翻读廖俊波的事迹,“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廖俊波的真实写照,也是民众对廖俊波的真实评价,民意的背后皆是实干的故事。对比之下,追踪项俊波的痕迹,在掀起舆论浪潮前,可谓是无动静、无征兆,而最终随着组织的审查,让项俊波的一切“表演”终止,揭开了虚假的面纱,也回归了现实。实干方有实效,作为党员干部,当厘清“实”与“虚”的关系,少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胡折腾,少些口号式的空豪迈,少些花拳绣腿的表面文章,而把心思用到打基础上,把精力贯注在实干为民中。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