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谁让“一把手”十年捞得千万归

鱼予

2017年04月20日15:0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于集乡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1.8万人口,3.95万亩耕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可就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的穷乡镇,却出现了一位“千万元”级别的贪官。他就是于集乡原党委书记、乡长刘传银。任职10年,他利用职权侵吞各类公款823万余元,另有1082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检察日报4月19日)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任职10年,侵吞各类公款823万余元,另有1082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稍加细算,年均收入达到200多万元。真可谓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然,看到此,也让人不免产生这样一种疑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的穷乡镇,是谁让“一把手”十年捞得千万归?

值得注意的是,刘传银任于集乡“一把手”的10年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级政府没少给于集乡的企业下拨扶持款,而这些款项却成了刘传银眼中的“肥肉”。他要么伙同他人或自己直接从上级拨款中截留一部分;要么将扶持款先发给企业,再想方设法从企业要回来。更为嘘唏的是,装进个人腰包的不仅仅是企业扶持款,其他各种补偿款、一事一议款等,也都难逃他的手掌心。凡能想到的由头,都会将公款据为己有。这也再次印证了坊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权不在大小,只要抓牢;权不在大小,只要有用。”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政治学中一条铁律。事实上,任何一个地方或是部门,不管经济效益如何,都多多少少有一定权力。而不管权力大小,只要监督不到位都有可能“出轨”。另外,任何一个贪腐官员,只要心存贪念,都有可能在“鱼有鱼道,虾有虾道”中,找到自己贪腐的“道”。哪怕是微小的权力,离开必要的制度作保证,都有腐败的可能,更何况是“一把手”。

其实,十八大以来在被拍落的“老虎”、“苍蝇”中,“一把手”不在少数。还记得早前一篇新闻中曾如是报道:南宁市在严肃查办工程项目建设、土地整理开发、政府集中采购、执法司法等违纪违法行为多发易发领域的贪腐案件时,涉案金额超100万元的有29件,50万元以上的有41件,查处处级干部23人,科级干部166人。其中,“一把手”就有62人。虽然不能以点带面,但由此可见,一把手比例不低,“一把手腐败”现象可谓触目惊心,也成为反腐领域的突出问题。诚然,“一把手”的沦陷固然与自身的问题有关,但与此同时,也折射出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是一个“监督困局”。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一直以来是对“一把手”在现实权力结构中的特殊位置,一个生动形象描述。事实证明,有制约才有平衡,有公开才能健康。要防治腐败,就要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抗衡权力、以舆论监督权力,以此来堵住管理上的漏洞。所以,要破解“一把手”十年捞得千万归的尴尬,得必须围绕“一把手”在正确行使“用人、用钱、决策、审批”等权力,加强预防监督,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通过厘权、制权、晒权、行权、控权、评权,规范“一把手”权力的行使。更得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丰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的实现形式,把“一把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或许,才能补足对“一把手”的监督短板。

最后引用雷日科夫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稳如泰山。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相信,只要所有的“一把手”心存用权需“敬畏”的自觉,就定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责编:洪宇<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