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

李培林

2017年03月31日0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新的阶段。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

  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系统阐述了新发展理念: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思想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世情的“变与不变”。习近平同志深入分析当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五个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当前,尽管国际格局复杂多变,但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抵制,支撑世界多极化的力量不断壮大;尽管世界经济调整艰难曲折,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越来越强;尽管国际矛盾和斗争非常尖锐,但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中国始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尽管地区性冲突此起彼伏,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愿望越发强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既多次强调这“三个没有变”,又深刻揭示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新变化。首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治国理政始终要以基本国情为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其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也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很多领域出现了短缺现象;当前,供求矛盾总体上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和供不适求,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压力很大,因此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大锅饭”分配方式和效率低下问题,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当前,针对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我们更加强调消除贫困、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三,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逐步增大,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深刻把握党情“变与不变”的基础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但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不能变,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的性质不能变。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世界观与方法论紧密结合的思想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要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要认识规律,就要牢牢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牢牢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要认识发展规律、改革规律、依法治国规律、从严治党规律。谈到推动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谈到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谈到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谈到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阶段,正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31日 07 版)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