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培
2017年03月29日16:2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三国时,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当时,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传到后来便成为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如今“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讲新上任的官员,开始履新有些劲头,必先做两三件于百姓有益之事。其含意是指事后是否还会不断做好事则难说了,此乃人们的经验之谈。这里的“三把火”是比喻,讲开头前三件事,多像烧起火来那么壮观,引人注目,轰轰烈烈且有声有色。正值换届际,已经有或将要有一批党和人民信任的干部到新的岗位上任职,他们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新官”。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到底“新”在哪里,如何“新”,大家拭目以待。
不可否认,过去有部分新任官员抱着对下产生震慑力,对上尽快出政绩的心理,走马观花一番后便大刀阔斧对城市进行“敲敲打打”,导致不少工程提前“退休”;同时,一些地方“新官”决策不科学,城市规划不具前瞻性,盲目效仿,“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代市长一新区”,致使工程要么“夭折”要么成摆设,劳民伤财。还有的为了突出自己的“新”特色,前令今改,前任承诺新任废止,寒透了百姓的心。
新官上任“三把火”岂能乱烧一通,“新官”上任就要“新”之有道。“新官”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接好接力棒,在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
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看问题的角度、方式、层面与原来相比会有所不同,换了一个地方工作,对象、问题、感受也大不一样。要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摒弃“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走马观花般的调研作风,要广泛地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前任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视野开阔。各地各方面都发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变化,应尽快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谋划能力,适应这些变化,尽快进入角色,才能避免盲目效仿。
怎样创造政绩?这是“新官”的必做答卷。当然既不是靠花拳绣腿“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靠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新官”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唯一的可行之路。若要是搞“假、大、空”,甚至把吹牛皮、放大炮、说大话,也冒充政绩,只怕政绩未出,名声先臭,因此要切实努力做到“行必责实,言必责实,功必责实”,把话说到心坎上,把大事办稳妥,把难事办成功,把好事办圆满,赢得民心,惠及百姓。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对“新官”而言,只有对组织、对权力、对群众、对法纪怀有存乎一心的敬畏,才能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行动自觉,面对组织不阳奉阴违,面对权力不忘乎所以,面对诱惑不迷失自我。既要与人广泛接触,又要界限清楚;既要尊重上级,又要赢得群众;既要团结同事,又要勇于负责。“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千方百计在不断创造新业绩,交出新答卷中树立自己良好形象。
信任,有组织的“信”才有“新官”的“任”。“新官”要充分认识到组织的任用是一种肯定,以一贯的优良品德、优良作风和优良工作状态,高度自觉、坚定自信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要充分认识到组织的任用是一种信任,并将这种信任转化为干好工作的信心;要充分认识到组织的任用是一种重托,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以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职的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无为即过、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相关专题 |
· 网评精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