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7年02月16日16:32 来源:《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同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认识,也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四个坚持”顺应实践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一、“四个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四个坚持”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得出的最宝贵最重要的政治结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到文化四位一体的深化过程。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就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核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八大总结已有认识和实践成果,进一步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文化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强基固本、引领激励的作用,开拓了文化自觉自信的新境界。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重大意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四个坚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和基本结构。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基本内涵的丰富,反映了实践和认识的进展。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始终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当前,面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复杂局面,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斗争、多种价值观念的对立冲突,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统一意志、凝聚力量、迎接挑战,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基本结构的拓展,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文化不仅内在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而且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正是基于对文化的本源性、基础性作用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从而使文化的重要功能更加凸显,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共同托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厦。
二、“四个坚持”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
“四个坚持”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成果,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是治国理政新实践的基本遵循。
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根支柱。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理论体系揭示“三大规律”,反映实践要求,推进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内容和本质特征,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个坚持”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矢志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充分表明,“四个坚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四个坚持”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包含在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丰富党的基本路线内涵。毫无疑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在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等根本问题上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扭住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加强党的领导。
“四个坚持”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石。“四个坚持”的提出,凝结着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思想与实践结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新的内涵、新的方式、新的进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网络舆论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现出勃勃生机。科学把握“四个坚持”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要求,全面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三、充分发挥“四个坚持”的强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遵循和贯彻“四个坚持”,充分发挥“四个坚持”的强大力量,确保如期实现奋斗目标。
“四个坚持”贯穿于实现中国梦的整个过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制度保障、精神动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不偏离正确方向。只要我们在改革创新中巩固拓展这条道路,中国道路就必将越走越宽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提高党领导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的能力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高扬理想旗帜,强化全党全民族的精神追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四个坚持”,首先是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正是因为坚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人间正道,我们党才能坚定不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日益兴旺发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把“四个坚持”作为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坚定理想信念的疑难困惑,用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坚定“四个坚持”。
值得警惕的是,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一切机会不遗余力地大肆攻击党的基本路线。有的宣扬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是“普世价值”,鼓吹中国只有全盘西化才有前途;有的拿大选、公投、弹劾等国外政治现象说事,污蔑我国民主政治,鼓吹“宪政民主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有的看不到当今世界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事实,拿腐败、雾霾等问题大做文章,甚至把它们归咎于“体制弊端”;有的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妄图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对一切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对一切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都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历史与当代、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层面,把道理讲明白、把事实摆清楚、把错误揭批透,使广大党员群众认清其实质和危害,对“四个自信”始终刻骨铭心,让“四个坚持”牢牢引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上阔步前进!
(执笔:颜晓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