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5日08:3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近日,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新方位》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方位的权威著作,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怎么看、怎样办、如何干、为谁干”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国经济新方位。本文系该书第三章“新环境———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二节摘编,以飨读者。
从历史上看,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每一轮产业革命的先声都是科技方面的重大突破。根据美国著名趋势预测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总结,新兴的产业革命往往源于能源系统和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相互叠加后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据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基础是化石燃料和印刷术的结合与嬗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基础则是石油与电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当下,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革命正在开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幕,人类已经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
一、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群广泛渗透,交叉融合,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2013 年3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有这样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这反映了中央领导对世界科技创新发展革命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深刻洞察。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不同产业之间边界渐趋模糊,新兴产业的空间巨大广阔。如传统制造业核心业务是生产产品,但将来产品的生产、开发、维护、售后服务等在制造业价值链中同等重要,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制造与服务结合起来,形成服务化制造新趋势。智能软件、新型材料、3D 打印技术及基于网络的服务模式,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生产过程中,厂商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生产所需的各类协作服务,使生产要素成本降到最低;销售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把最新产品在短时间内销售至全球各地。不同产业领域相互渗透和融合,必定催生出全新的服务业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金融、教育、商业、医疗、交通、旅游等领域,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受到互联网侵蚀,并接受互联网的改变, 互联网企业本身由于客户数据资源的优势,积极开拓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涵盖行业领域迅猛拓展。
随着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及制造成本下降,厂商进行大规模定制经营,小型化、个性化制造将成为潮流。与传统厂商生产最终产品的方式不同,3D 打印技术直接通过逐层添加的方式生产产品,极大简化了产品的制造流程,另外还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还是产品的设计者,可以亲身参与产品设计, 将成为从研发到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商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生产出充分体现消费者意愿的产品。另外,未来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关系将发生改变,从竞争协作关系转变为网络化共生关系,共同成为机会均等的平台网络参与者。在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新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依托新技术的新模式、新业态,将在短时间内改变产业发展路径,甚至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格局重新洗牌。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范围的颠覆性产业创新还会进一步发生, 将会给产业组织模式带来根本性变化。
二、 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催生新经济
新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经济是相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以要素、资金投入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言,即未来有着光明、广阔发展前景的各类经济。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财新智库、数联铭品合作制定的财智BBD 新经济指数关于新经济的定义,这一意义上的新经济具有三个特征: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轻资产,共有九大行业:节能与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科技服务与研发、生物医药、金融服务与法律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以此而言,当下我国新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已达到30%以上。狭义的新经济则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分享经济等,与互联网经济的含义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所产生出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二是传统产业在“触第三章 新环境———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网”后所打开的新空间、新领域,即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第一产业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
一般认为,新经济的第一轮浪潮主要是由IT 技术所引发的经济革命,策源地主要在美国。当前,新经济的第二轮浪潮正在来临,它是由DT 技术所推动且中国正在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虽然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不过二十多年,但却前所未有地进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互联网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呈现出勃勃的生机,而且揭示出未来巨大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下,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新要素,即信息(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人类社会的相当长时期,能作为生产要素的主要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俗称“人、地、钱”。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科技创新与制度变革相继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自互联网兴起以来,信息本身正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谁拥有更多的信息,谁就拥有更多的机会与财富。这一点正在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产业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二是新基础设施,即互联网成为新的基础设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工具”提升为“渠道”,现在,正在演化为社会性的基础设施,并正在形成“云、网、端”的立体形态。一个遍及所有人、物、场景、设施,从人与人的互联到物与物相联、再到“一切联接一切”的万联状态,理论逻辑上已没有任何问题。如同铁路、公路、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一样,互联网正在成为基于信息这一新要素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历史地看,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大的跃升,都与同时代基础设施的更新有着密切的关联,如铁路的兴起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的建成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步,而每一轮基础设施在全社会的安装到位,一般需要持续20— 30 年的时间,此后就会迎来技术—商业—社会三者协调一致、充满希望的黄金年代。当前,全世界正处于互联网这一全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安装期”。
三是新主导权,即商业活动的主导权从生产商、流通商向消费者转化。在整个工业时代,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常态,相对于组织严密、无规模巨大、行动力强的生产者而言,消费者往往分散、独立、缺乏行动能力,前者强而后者弱。但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各类终端的普及,消费者开始变得见多识广,其信息能力的提升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了企业。传统的信息不对称正在发生逆转,这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政府,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新的基础设施、新要素、新主导权正在塑造新经济、形成新规则。凯文?凯利已指出未来新经济的十条新规则是:拥抱集群;回报递增; 普及,而非稀有;追随免费之道;优先发展网络;不要在巅峰逗留;从地点到空间;和谐不再,乱流涌现;关系技术;机遇优于效率。也有人将其更通俗地解释为:蜂群比狮子重要;级数比加法重要;普及比稀有重要; 免费比利润重要;网络比公司重要;造山比登山重要;空间比场所重要; 流动比平衡重要;关系比产能重要;机会比效率重要。对此,一些已经验证,另一些即使还未验证,也正在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世界的行动指南。总之,当下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确实将一种以前我们全然陌生的世界带到了今日,所以IT 界有言:“未来已来”“未来已经存在, 只是尚未流行”。
三、 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推进产业升级转型
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样也为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发展先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必须从前瞻性的视角出发,选择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在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中赢得潜在优势。
第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自主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是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地位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基础条件,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产业技术项目实施,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相贯通,力争在核心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从而产生领先全球的科技成果。深化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打破现有产学研分割、资源分散、管理僵化的体制机制,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符合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体系,让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让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第二,推动新一代信息科技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把互联网放在突出位置,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紧密融合, 推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产业发展,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第三,完善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互联网+”行动。随着信息化与诸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一系列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增长点不断涌现。中国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但不少产业和区域发展存在薄弱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应瞄准全球产业发展前沿,立足自身经济基础和需求特征,聚焦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巩固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完善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
第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一轮产业革命能够促进传统行业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传统产业改进升级的进程,使传统产业向使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以及满足新市场需求的新产业过渡。
总之,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放眼全球,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入口” 上,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是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重回世界之巅的关键一招。
相关专题 |
· 理论书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