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甘棠树下话召公

张晋藩

2017年02月13日07: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召公是西周的宗室,因平乱有功,获得了“召”这个地方作为封地,就是今天陕西省西部的一块地方,故称召公。当时,召公的地位是很高的。据记载,他当政期间,将自己的辖区治理得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后人为了纪念他,都不舍得砍这棵树。《诗经》对这个典故有所记载。

  召公治理封地时,有很多为民便民的政策措施。比如,在处理民间纠纷时,为了方便老百姓打官司,他采取巡行乡邑的办法,到老百姓当中去就地审理。这种方法很受老百姓欢迎。《史记·燕召公世家》对此作了如下叙述:“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在当时社会,召公作为一个贵族,能够到民间巡行,在甘棠树下、小草屋内审断百姓之间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体现出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重民爱民恤民的思想。不仅如此,召公在审理案件中,还追求“各得其所,无失职者”,也就是尽职尽责、公正审判。这就难怪百姓作甘棠诗来表达对召公的崇敬之情,甘棠树也成为召公为民尽责的象征。

  3000多年前西周召公巡行乡邑、体恤百姓的历史,显示了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的创造性、先进性。今天,我们坚持司法为民,重温这样的历史故事,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然后用我们今天的方式来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体制。

  召公当年到百姓中去审理案件是一个方便群众、及时解决纠纷的有效做法。今天,我国很多基层法院也设立了巡回法庭,法官深入到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就地审理当地民众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这对方便群众和及时解决纠纷都十分有利。同时,在百姓中间审理案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普法宣传,周围群众也能从真实案例中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此外,召公得到民众的爱戴,还在于他对侯伯、庶人都能进行公正审判。今天的巡回法庭开到群众的田间地头、家门口,在现场作出公正判决,令双方当事人信服,也提高了司法权威。民间的很多民事案件,虽然表面看起来事实并不复杂,但牵涉的人多,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所以,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结果是案结事了的关键。法律只有保障人民的利益,人民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拥护和信仰法律。

  今天,中国法治文明的发展程度与召公之时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重温这段历史,可以以史为鉴,对照召公为民爱民便民之心,思考今天如何让司法更加便民、利民,促进法治信仰在每个人心中扎根。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3日 16 版)

(责编:杨丽娜、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