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骅
2017年01月11日07: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我们一说到理想信念,很多人就觉得太“高大上”,与现实不太“搭调”。这委实是一种误会,其实理想信念就在我们身边,时常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与判断,决定着我们的旨趣与行为。
有位革命前辈,36岁从上海赴西藏工作,66岁才回到故乡,与爱人两地分居整整30年,孩子们记不得父亲模样,到老感情都很平淡。为什么不带爱人一起去呢?他说当时上有老下有小,都去条件不允许,只得让爱人留下来照顾。我曾问他:为什么不请求组织换人呢?他看了我一眼说:共产党没这个规矩。他的回答、他的眼神,无疑正是理想信念的一种生动注释。
有的单位,因为工作性质,干部普遍与家人聚少离多,两地分居、不能照顾老小的情况很普遍。有对夫妻接到紧急任务,只好匆匆请老人从农村过来带孩子。后来孩子生病了,老人对城市生活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医院在哪里,急得直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不过很多时候,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他们做出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看似无情,也往往不为常人所理解,却能坚持下来,没有一点理想信念的支撑,是不太可能的。
由是观之,理想信念无时不在,有没有、是否坚定,反映在行为选择上都大不一样。在相当意义上说,行动是衡量理想信念牢固程度的唯一尺度。怎么学习、怎么表态很重要,怎么做更重要,尤其是在那些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在党的纪律规矩的遵从信守上,更见理想信念的力量。
比如,面对全天候开启的监督“探照灯”,许多同志能够坦诚接受监督,尽管有的举报反映问题并不属实,但他们自始至终都能认真配合组织,坦然面对。也有人面对调查核实,跟组织捉迷藏、挤牙膏。对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有人总是怪罪环境,甚至觉得规定太死影响工作。也有领导自称业务干部,不懂党的工作,或者担心处分干部会影响士气。还有的觉得连吃个饭都要管,未免小题大做,甚至发出“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怪论。面对监督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从理想信念这个源头开始分野的。
在这个意义上,理想信念不能空论,而要找寻现实的坐标,更要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去检验、砥砺。我们不能说,某一件事情的选择上,一些人的做法缺少境界格局、过于考虑个人利益,就上纲上线说他的理想信念有问题。但我们可以从这些行为与选择中寻找思想的根源,主动去触动思想、触及灵魂,不断补充自己的“精神之钙”。
董必武同志曾回忆:如果在长征开始的时候知道要走两万五千里,要走过那么多的无人区,要走过那么多的雪山草地,很多人会不会跟着走那么远呢?还真不好说。再坚定的战士,也不是生来就那么坚定的。只有不断补充“精神之钙”,才能锻造钢铁战士。而最有效的补“钙”办法,正是把自己摆进去,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切不可“学归学、做归做”。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1日 04 版)
相关专题 |
· 重要评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