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士心热评

“忏悔录”公开,如何用好这部反面教材

士心

2017年01月09日08: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月8日闭幕的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有许多看点,其中之一是会议提出:深刻剖析典型案件,忏悔录能公开的都要公开,充分发挥反面教材作用。

让落马贪官写“忏悔录”,是纪检监察部门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照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初心”,进而写出忏悔录,不少被审查对象会从最初的抗拒,到深切忏悔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利于案件调查,也利于对落马者的精神救赎。古语有云,“人穷反本,故言善”。这些痛心疾首、触及灵魂的忏悔录,不仅对涉案者是自我救赎,对其他为官者也是一剂警示良药。然而以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很难看到忏悔录全文,往往只在案件报道时有只言片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频频加码,大批“老虎”“苍蝇”落马,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典型违纪违法案件的“活教材”作用,案件通报更加注重细节和公开透明,力图通过剖析案情尤其是涉案者的心灵忏悔,给党员干部以深刻警醒。早在2015年1月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公报中,就提出要深入剖析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例,用好用活反面教材,发挥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中央纪委汇编了十八大以来被查处严重违纪违法中管干部的忏悔录,一些省区市和中央部委也汇编了违纪违法领导干部的忏悔录,作为干部警示教育教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还专门推出相关栏目,让部分落马贪官亮相忏悔,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次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提出,“忏悔录能公开的都要公开”,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落马贪官的忏悔,对党员干部有警示意义。尽可能公开的忏悔录,更是难得的警示教材。从以往披露出来的较为详尽的忏悔录来看,忏悔内容大多包括“情景再现”“心路历程”“原因剖析”“对策建议”等,其作为反面教材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给党员干部以及时的提醒与警示。许多落马贪官,并非一起步就贪占,往往是从量变到质变。从他们开始堕落的“拐点”和嬗变曲线,还有始坚持后退却、交佞友难脱身、想回归已无力等心理变化过程,可以及时提醒其他党员干部,哪里有陷阱,哪里是悬崖,思考自己的“软肋”和错误苗头,绕过陷阱或迷途知返,避免心存侥幸,重蹈覆辙,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是利于发现制度上的缺陷与不足。从建党至今,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大大加强,以党章为核心,形成了一系列的党内制度与规矩。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制度比较管用,有些制度由于缺乏刚性,或系统配套的具体措施不够,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遇到一些不讲规矩的“一把手”,或某一地区、部门或单位的政治生态恶化时,制度上的缺陷与不足更加明显,这在许多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中都有反映。比如开会讨论、层层审批,制度虽有,却形同虚设。忏悔录公开后,这些案件中的细节,就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在制度制订与完善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实用管用。包括能够及时发现监督中的漏洞和短板,使监督更有实效。

三是有利于总结归纳腐败现象共性特征。落马贪官由于岗位与个人性格不同,个体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是如果具备足够多“样本”,从中也能归纳出一定规律,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并非无端倪可寻。如果能够将这些特征总结出来,比如有的在作风上表现过于强势,“老大”意识很强,在决策上喜好“一言堂”,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一言不合就出口伤人;有的“爱撬事”,身边多“大款”,有许多颇为费钱的“喜好”等等,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就更易提高警惕,加大提醒与监督力度,早一些敲响警钟,防止个别人在贪腐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忏悔录能公开的都要公开,只是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有了“活教材”还要学会使用,切忌只关注“好看”的情节,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甚至从中学习“官场关系学”和非常规“升迁之道”,琢磨怎样作案不被发现等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各级党组织也有必要加强解读和引导,让这些反面教材能真正起到加强警示、完善制度、促进监督等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士心热评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