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山东费县:脱贫攻坚“五个覆盖” 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中共费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程守田

2016年12月30日15: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介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事关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战略,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扶贫工作,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总书记到临沂调研时,殷切嘱咐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能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省委、省政府将脱贫攻坚当作“一号工程”来抓,明确提出到2018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来打,决心“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力争在脱贫攻坚中“走在前列、带个好头”;费县是全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和3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之一,现有重点贫困村49个,贫困人口3.3万户6.3万人。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到2017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第三年巩固提升,确保2018年摘掉省扶贫重点县“帽子”,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提出了“五个全覆盖、五个一个不少”脱贫攻坚思路,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重点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整村脱贫一个不少。在49个重点贫困村,逐村成立帮扶领导小组,逐一摸清底子基础,每村安排50—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突出产业扶贫主线,因地制宜、整村推进,明确种植养殖、光伏、生态旅游、电商四个主要方向,每村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26个村重点发展种植养殖业。发挥南部山区乡镇的林果种植基础优势,着力在建基地、创品牌、畅销路上做文章。许家崖水库9个库区村打造了1200亩富硒葡萄、1500亩红丹脆枣、3300亩优质苹果种植基地;石井镇7个村、梁邱镇10个村重点发展油牡丹、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20个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响“世界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利用省财政一事一议和旅游扶贫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在北部山区乡镇和许家崖库区重点发展全域生态游,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施了东方集团投资20亿元的大田庄全域生态游和投资20亿元的许家崖“后乡土”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项目,带动发展农家乐、精品采摘园、家庭农场等小微旅游项目480余家,带动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000人、间接从业人员3万人。3个村重点发展光伏产业。把荒山、滩涂这一资源劣势变为产业优势,引进建设了投资11亿元的石井镇熠峰光伏发电项目,总占地面积2800亩,目前一期47兆瓦已经并网发电,二期20兆瓦即将并网发电,可带动1600余名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每年增收25万元。另外,县政府成立益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申请上级光伏扶贫指标25.59兆瓦,投资2亿元,可带动7000人通过发展光伏脱贫。全部重点村实现电商产业全覆盖。把电商作为产业扶贫的助推器,引进源网、齐尚、思埠、红袖添香等电商10余家,设立电商服务点160个,实现重点贫困村全覆盖,带动6000名贫困户脱贫,形成了“上行促销售、下行带就业、综合促增收”的电商扶贫格局。

(二)依靠产业项目脱贫户纳入产业化合作经营体系全覆盖,产业脱贫一个不少。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把有劳动能力、从事种养殖产业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化合作经营链条,依靠合作化经营、产业链带动,解决贫困户单打独斗的问题,建立起贫困户脱贫长效机制,实现稳定脱贫。坚持扶贫园区带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贫困户经营”的模式,规划建设润宝、龙盛等扶贫产业园,解决周边村贫困户脱贫。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小额扶贫信贷、财政专项补助等方式对企业予以扶持;企业出资进行园区建设,并承担所有生产经营性投入;贫困户负责生产管理,盈利与企业按比例分成。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发动农业龙头企业主动承担扶贫责任,通过建设种植基地、开办扶贫车间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如山东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建设了优质大豆生产基地1.3万亩,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设立公益特岗等方式,带动周边167人脱贫。坚持专业合作社带动。发挥专业合作社技术、市场、流通等优势,鼓励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并普遍实行了“送项目、送良种、送技术、送销售、送资金”的“五送”服务,保障贫困户发展无风险、收入有保障。

(三)易地扶贫搬迁村搬迁户两年内搬迁安置全覆盖,搬迁脱贫一个不少。全县有6个乡镇16个村2944户9295人(其中贫困户1389户3459人)需要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占全省总任务的1/5、全市总任务的60%。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探索实行新型居住社区、就业安置园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区“三区同建”,高标准打造崔家沟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政策引导、设施先行,确保“搬得出”。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整合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等专项资金,投资1亿元在乡镇驻地建设滨河社区做为项目安置社区,实现了260户贫困户零负担搬迁,270户随迁户最大优惠入住。完善配套、保障就业,确保“稳得住”。在社区周边大力培植服装纺织、商贸物流、板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了木业产业园、服装产业园和居家灵活就业中心“两园一中心”,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和安置,帮助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实现充分就业。综合治理、产业开发,确保“能致富”。对项目村搬迁后的1万余亩土地实施整体产业开发,投资1.9亿元用于道路、水利和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配套。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优先保障原村群众开办家庭农场等项目,剩余土地招引客商投资。贫困户既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参加创业或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脱贫。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其他村搬迁工作,明年年底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四)依靠就业安置脱贫户培训就业全覆盖,就业脱贫一个不少。对不愿发展产业项目、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建立了贫困人口就业安置数据信息库,实行全员登记认定、全员免费培训、全员就业安置、全员跟踪管理,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整合资源抓培训,实现“愿培尽培”。整合人社、教育等多个部门培训资源,搭建县、乡、村三级培训平台,采取培训机构列单、贫困户选单、政府买单的方式,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累计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40期,培训1800余人次。多措并举抓就业,实现“能业则业”。强化贫困村、劳务中介机构、用工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四方协作,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定岗接收,今年以来累计转移农村贫困人员686人。鼓励企业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开展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受益广的项目,今年已发动72家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3600个,吸纳贫困人口1103人。动态跟踪抓监管,实现“宜转即转”。对依靠就业安置脱贫的贫困户实行长期动态跟踪管理。对经培训上岗,工作一段时间后不适应岗位离职的,组织二次培训、转岗,确保每一名贫困人口都能实现持续就业、稳定脱贫。

(五)特困群众、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政策兜底全覆盖,兜底脱贫一个不少。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方争取政策,统筹各类资源,构建帮扶机制,确保特困群众、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有保障。搞好生活保障。创新实行孝善养老模式,设立2000万元的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对70岁以上老人分年龄段每月分别给予20、30、50元补助,加上子女每月100元赡养金和100元养老保险金,保证每名老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20元,解决了6.96万名70岁以上老人基本生活问题。搞好教育保障。对建档立卡的3424名农村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搞好医疗保障。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实行医疗费用县乡财政兜底补助。对因灾、重病导致等钱救命、没有救助就无法生存的特殊困难群众,由县慈善总会给予托底式救助。近两年县慈善总会累计筹集救助资金5600万元,每年用于特困救助的资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平均每人发放救助金7.5万元,最高的达到33万元。

三、工作成效

(一)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实施“五个全覆盖”脱贫攻坚思路,中央、省市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实现精准滴灌到村到户到人。截至目前,总投资5285万元的2016年度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全部建成达效,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85亿元,整合资金6.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完成1441户4760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打造了崔家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东方润宝高效农业扶贫产业园等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的精准帮扶格局初步形成。今年以来,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全市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均到费县进行观摩检查,累计接待各级考察学习团57个1857人。

(二)扶贫模式特色鲜明、可学可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探索实践,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模式。村社共建模式。由村集体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省市县挂职第一书记担任监事长。由村干部担任致富领头人,既打消了村民顾虑,又增强了带领全村群众产业致富的本领;“三区同建”模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探索新型居住社区、就业安置园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区“三区同建”模式,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业车间模式。通过向企业推介、组织村企联谊活动等措施,建设集中加工、技术培训、居家加工、虚拟岗位等功能于一体扶贫车间,推动村企联合、共同扶贫。

(三)扶贫受益链接有序、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了贫困户受益链接多项机制,实现扶贫资金、项目、政策与贫困群众并轨对接。企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合同、保底收购、股份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激励约束有保障;将贫困户收益通过具体协议合同,以法律化形式固定下来,贫困户受益有保障;贫困户脱贫后,资产收益权及时收回,滚动用于其他贫困户,防止了“一顶帽子戴到底”,项目收益滚动使用有保障。

四、相关启示

(一)脱贫攻坚是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脱贫攻坚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各类群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费县坚持高处着眼、精准定位,统筹把握好各级政策、各类资金、各方力量、各种关系,将扶贫与基层组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志紧密结合,破解了班子弱、底子薄、配套差、等靠要发展瓶颈,统筹成立县乡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编制县乡及行业部门脱贫方案,实现整体推进。

(二)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的进程是改善民生的进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难在精准、成在精准。费县坚持深入一线摸清底子、因地制宜谋划路子,靶向治疗列出方子,对症下药拔掉穷根的工作思路,对全县扶贫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按五种类型分类施策,设立五条专项工作线、五个专职办公室,建立五个信息数据库,以线带面、精准推进。

(三)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必须聚焦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事关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各级重视之高、关注之大前所未有,费县坚持政府各级齐发力、社会各界齐上阵。机关层面,安排县级领导干部包镇,省、市、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包村,机关干部包户;社会层面,号召强企帮镇、鼓励电商帮村、招募志愿家庭帮户。并积极开展专项督查、纪检巡查,定期考核制度,全力以赴拔穷根,决战决胜摘穷帽。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