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文史哲教

【问计高校思政】

加强思政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

杨国辉

2016年12月13日08:2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加强思政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期我们推出“问计高校思政”栏目,与社会各界一起关注“思政”这个大话题。

在大学校园里,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几乎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装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交锋,正在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紧迫性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多终端互联、发布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脱离传统机构、信息碎片化、不完全语境下的信息理解等特点,人人都可以在网络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强大的信息渗透和强势的舆论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调整策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突出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应时代的重要体现。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传播当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面对同一题材的社会问题,不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和社会经历者,往往在舆论声音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另外,“一触即发”的信息传播模式,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在消解教育者知识传播过程中权威地位的同时,对尚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来说还意味着观念的淹没。当前,青年学生思想动态都能在网络舆论里找到注脚,而参与网络舆论也是大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切实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积极开展舆论引导。

网络的快捷性、便利性和自由性,推动青年学生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但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各种错误思潮披着各种虚假时尚的外衣悄然流行,甚至打着揭露真相的幌子乔装成真理,吸引年轻大学生的关注。在涉及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当中,参与者与传播者的身份转换及定位不同,容易造成信息传播的失实,特别是一些网络推手,往往有意引导公众舆论,使公共意见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好舆论引导。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策略

当前网络信息的复杂化,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要高度重视网络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对症下药,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应对高校网络舆情。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是舆论引导者,网络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网络传播及公共事件的网络发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时代背景,网络传播虚拟化、符号化及模糊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所导致的传播内容失实和舆论形成,容易受制于网络推手,所以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监督机制的参与及引导。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的重要使用人群,目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覆盖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网络社交工具、论坛、贴吧及网络新闻平台的信息推送,也成为大学生群体认识世界的重要素材,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开展有效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有效回应网络的思想动态。刻板严肃的理论、统一单向的理论灌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系学生对于网络世界的所思所想,及时挖掘网络素材,引导学生的思想舆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网络的需求,转变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掌握网络沟通艺术,善用网言网语,快速发布权威信息,构建主流舆论引导圈。

创新思想引导方式,深化认识舆论类别。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引导,要深化对舆论类别的认识,准确把握舆论所处的阶段,分类开展引导。一是舆论处于酝酿阶段时要提前介入。在舆论爆发前网民围绕某一个问题集中讨论的阶段,教育者应利用网络及时阐释事情始末,防止被歪曲和异化,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形成好的舆论方向。二是舆论处于发展阶段,要着力化解矛盾。当人们对发生的事情逐步表现出倾向性言论并出现背离正常轨道的倾向时,教育者要利用网络展现正确的观点和意见,教师要在课堂上分析各种观点形成的原因和合理成分,化解矛盾,再次表达正确的意见;三是舆论进入爆发阶段,要着力澄清误解。当人们对发生的事情表达明确的倾向性言论,形成破坏性导向时,教育者要利用网络理顺人们的对立情绪,展开教育者和学生的对话;教育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讨论,并分析人们脱离舆论正常轨道的原因,并对正确认识的合理性进行阐述,从而澄清各种误解,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编:沈王一、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