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伟
2016年12月02日10:4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本身就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切突出地体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递进的文化逻辑中。从互联互通与共享共治的基础构建,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再到创新驱动、造福人民的美好愿景,折射出网络时代发展的文化轨迹、治理进程和中国担当。为此,在完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规则体系中,融入创新文化、人本文化与“共”“合”文化,更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共识,实质性地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之际,面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面对互联网的新空间、新平台、新领域和新家园,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呼唤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为导向,以文化的力量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多边民主透明和公正合理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规则体系。
一、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创新文化
创新是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构建全球互联网规则体系的牛鼻子和基点。2016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2016年9月,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对当前世界经济把脉开方、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四点中国主张,其中第一点就是“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互联网具有创新的禀赋和基因,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互联网增长之锁的钥匙,也是打开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钥匙。我们要把握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规则体系,就必须秉持创新文化。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如果说推动网络经济需要创新发展,那么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同样需要创新文化的引领。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包括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在内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呈大势所趋,并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从全球观察,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一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使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设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公平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这就为构建全球互联网的规则体系提供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现,呼唤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这就迫切需要用创新驱动的新理念予以指导,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构建中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坚持多边参与和多方参与,通过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调机制,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2016年4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总体上说,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创新发展是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牛鼻子和基点,协调发展是网络空间治理特征的内在逻辑,绿色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开放发展是激发网络无限活力并维护网络安全的积极保障,共享发展是让互联网发展成果造福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有效途径。因此,将创新驱动的文化力量注入全球互联网规则体系的构建,正是顺势而为之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规则体系,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起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新蓝图。
二、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人本文化
网信事业的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应成为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文化追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全球的网民数也已接近世界人口的半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巨量的数据信息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被感知、联接、流动和应用,传统的信息安全已更多地聚焦于网络空间,正在形成规模安全、泛在安全、跨域安全、综合安全以及隐性安全的发展新趋势与新特点,成为我们正在面临的非传统安全的全球性重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以人本文化的新理念与新举措加以治理。通过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变革,形成世界各国以互联网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从而为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提供制度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习近平网络观的重要思想。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14年11月,习近平在给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推动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2016年4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六个重大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强调“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这些体现人本文化的理念和思想应成为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文化指导。
三、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共”“合”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的“共”“合”文化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文化引领。2015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而中国的“共”“合”文化正是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网络时代的共鸣点。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核心理念和原则。“共”字在中国汉古文字字形中呈两手持执同举形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同也”,表示携手共举。按照“共”的文化理念,我们应当以和平之网共建、安全之网共护、开放之网共育、合作之网共推、多边之网共举、民主之网共治、透明之网共担、法制之网共立、互连之网共享、互通之网共赢的“共”的价值观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的构建。2016年10月,在印度果阿,习近平同金砖国家领导人共话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提出了共同建设开放世界、共同勾画发展愿景、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同维护公平正义、共同深化伙伴关系的五点思路建议,为金砖发展开出药方,这些思路建议也充分体现了“共”的价值观的灵魂与精髓。
合作、多边、民主是中国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核心理念。“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合口也”,字形上为三合之形,下为口,古文字学家认为是“三口相同为合”,也有解释“合”为器物相合、以口对答、岁时会合、共同祭祀等含义。互联网已成“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这正是体现了“合”字的会合相合、融合联系之义。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问题日益凸现,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合作,这正是反映了“合”字的对答相合之义。中国古代文化中以三为多,三口相合,即意为多口相合。构建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多边和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吸纳了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经济论坛等重要国际组织作为协办单位,这正是“合”字“合口也”的寓意。通过多边和多方参与,发挥联合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作用,使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2016年4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我们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特别是我们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这充分体现了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中国主张、中国原则和中国智慧。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的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曾首次阐述了全球经济治理观: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这一全球经济治理观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观可谓是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其中所体现的正是中国的“共”“合”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四、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递进的文化逻辑
回顾2014年至2016年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在主题有着逐年递进的文化逻辑。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发展的关键在于共享共治,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面临重大问题的共同关注,可谓因势而谋,具有开创性和针对性。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互联互通和共享共治的基础上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为大会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的中国智慧,体现出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中国主张,具有开创性和机制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何推动网络经济的创新发展并促进共同繁荣,如何推动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如何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互联网发展新挑战。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前两届主题的基础上,在大会主题中进一步提出了互联网创新驱动、造福人民、携手共建的路线图,体现了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发展宗旨,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
从第一届互联网大会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共治的基础本质出发,到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再到第三届互联网大会的创新驱动、造福人民和携手共建的路线图,从本质基础到顶层设计再到具体路线图,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逐年递进的发展主题,折射出当代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文化轨迹、治理进程和中国担当。可以相信,世界互联网大会作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必将为世界各国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来源:《中国信息安全》杂志)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