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2016年11月30日08:28 来源:人民论坛网
虽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规范建设仅仅是在近几年才起步,因此国内养老床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国家颁布的一些社会养老政策也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在现阶段我国老龄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高,而现有的社会养老服务明显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老龄化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存在四大短板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进度无法充分适应高速老龄化背景下的高要求。“十一五”以来,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得到较快发展,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数量明显增多,“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床位数量的增势又明显高于“十一五”时期。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的养老机构数量增至3.4万个,养老床位数量增至669.8万张,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9.6%和144.7%,这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单位养老机构的床位数明显增多。但是,从实际供给来看,2015年我国每千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的数量也仅仅达到了30张,与发达国家的40-50张还有一定差距。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从2011年的1.85亿人增至2015年的2.21亿人。持续高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也是我国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供给的短板。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滞后,难以形成多元化养老服务主体格局。一方面,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较慢的情况下,公办养老机构理应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但是到了2009年,中央对公办养老机构的财政支持还是未到位。虽然从2010年起,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养老机构的建设投入,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步入高速期,因此养老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另一方面,民间养老机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虽然我国已出台较多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养老领域,但是这些政策仍难以得到真正落实,许多地区民间资金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门槛较高,因此难以真正形成对民间资本的吸收效应。可以说,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主体格局。
社会养老服务的功能覆盖面较窄,难以适应多元化老年群体生活需求。目前,国内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为简陋,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只能服务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无法真正提供老年人康复护理、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多元化服务。这些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局限性,直接导致国内大量养老床位出现结构性闲置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来看,大部分城镇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一般都由政府开办,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一般也局限在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这些方面。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上都是空白。由于养老服务功能短缺,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有许多老年人实际上并不愿意在养老院生活。根据调查发现,国内有80%左右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家里养老,与亲人生活在一起。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信息平台相对缺乏,难以支撑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其他社会养老方式,都应有健全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一套完整的养老服务信息体系作支撑。社会养老服务的信息平台,主要是一个集成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任何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其相关信息以及所有养老服务功能都集成在这一系统之中。从我国来看,目前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仍较为缺乏,虽然像北京、江苏、山东等一些省市都纷纷出台了关于支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政策,但是地方层面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更多地是服务于老年人口信息管理等政策管理,并没有真正建立充分对接和服务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平台。在当前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与养老床位都明显紧缺的情况下,高速老龄化和失能、半失能人口加剧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养老需求,使得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管理更加严峻,而信息平台的缺位又导致社会养老服务面临更大难题。
老龄化时代提升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应对策略
尽管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仍要尽最大努力来接受并解决相应的瓶颈问题,以适应老龄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养老服务需求。
合理评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强养老服务供求的匹配性。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深入调查本地的老年人口及养老服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地的养老需求进行科学、动态、准确的评估。在评估方式上,应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设计科学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态势进行科学判定。在科学评价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精准化设计社会养老服务的项目、方式和内容。我国各级政府应联合第三方机构或社会组织,积极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不但要通过该平台强化对老年人口管理、养老服务机构相关信息数据管理等能力,还要加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供给的跟踪统计,提高养老服务的供求匹配效率,适应高速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引导作用,强化养老服务的全局规划。要提升我国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政府的引导作用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在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方面,还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制度设计和安排、法制化建设、监督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落实好政府的责任,保证政府对社会养老服务行动的统筹性和协调性。第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前瞻性。积极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社会养老服务纳入到城镇发展规划中,同时明确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和完善的相关任务。第二,要提高养老服务相关规划与国家社会保障项目间的衔接性,尤其是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衔接,确保相互协同。第三,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政府要尊重市场主体,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建设。
切实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一要增加财政投入和将财政投入列入专项预算,提高我国对社会养老服务财政投入的稳定性。二要切实迎合老龄化高速发展趋势,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的调节机制,确保财政投入社会养老服务的持续性。政府还应为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留出足够的空间,营造公平参与和竞争的良好环境,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一方面,政府在优惠政策支持方面要对公办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实行统一化,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应积极发挥社会资本在拓宽资金渠道、适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等诸多方面的优越性,放开社会资本自主经营市场,进一步提升社会养老服务。
积极强化社会养老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智力支撑。首先,国家应逐步提升社会养老服务相关职工的薪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强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对本领域的从业信心和责任心,同时也加快吸引更多人才进入社会养老服务领域。其次,全面提升社会养老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综合型人才,提高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智力储备。最后,要加快建立养老机构与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促进专业人才“培训完就上岗”。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
【注:本文为河南省2014年科技发展计划(二)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南省民营养老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13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边恕、黎蔺娴、孙雅娜:《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分析与政策改进》,《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3期。
责编/杨鹏峰 贾娜(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