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学术动态

"相遇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6年11月24日09:5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11月18日,由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相遇与互鉴: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台港澳地区的67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开幕式上,北京行政学院副院长韩久根发表讲话,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副校长贾文键致辞,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系著名历史学家夏伯嘉教授作为学者代表进行了发言。开幕式由北京行政学院院委委员袁吉富主持,院委委员刘红雷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北京行政学院副院长韩久根指出,此次会议是北京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作为文化中心的新首都功能定位,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中西方学术交流活动。活动的举办,有利于中西方学者共同探究最新文化成果,推进中西方文化互鉴的学术研究与合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自15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全球贸易的兴起,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在16世纪末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和其他传教士,无疑是该段历史的关键人物。他们亲历中国发展,学习汉语,适应中国文化习俗,是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全面接触与了解。与此同时,他们也把中国介绍到欧洲,使欧洲社会开始关注、了解中国,形成了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通过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东西方文明在相遇中互鉴,为人类文明的融合和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一历史进程共经历了大约两百年之久,开辟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文明平等对话与相互学习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围绕“互鉴、传教士和知识传播”;“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西学在东亚:日本、韩国和越南”“中西文化交流与历史人物:利类思、黄嘉略、罗文藻、殷铎泽”等十二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学者以人文视角,揭示了16、17世纪以来的东、西文明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此次大会的主题,紧密围绕16、17世纪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而展开,也是近几年来在中国举行的同类国际性会议中,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学术性较强的一次学术大会。会议共收到54篇论文,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上,北京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学报主编鄂振辉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张西平分别代表两校,作了总结发言,并对此次会议作了高度评价。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