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公方彬:最不能缺失的是精神——从央视纪录片《长征》谈开来

2016年11月21日13:1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公方彬:最不能缺失的是精神——从央视纪录片《长征》谈开来

有人说,观看央视纪录片《长征》泪点降低,也有人说,《长征》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是不是缺了点什么……什么原因使这部纪录片让观众深受震动,引发深刻思考?

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历史重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一个个具有唤醒能力的历史镜头出现在眼前时,观众很难不反思自己是否遗忘了许多不该遗忘的东西,而这些遗忘又有可能导致迷失,于是感情的波澜与深思同时产生。其次是宏大史诗。把长征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大背景下,甚至放到世界军事史、人类文明史的大视野中展现,必因宽阔的思想空间而产生冲击力,由此紧紧抓住观众。再次是巨大牺牲。神圣让人感动,神圣来自牺牲,《长征》很好地把长征路上的巨大牺牲和牺牲背后的精神展示出来,注定在给我们以心灵震撼的同时,洗礼我们的精神。还有是真切记忆。那么多百岁老红军出现在镜头里,共同追忆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他们每个人都是长征精神的载体,因而即便是记忆碎片,都弥足珍贵,且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最后是深刻揭示。《长征》是在让历史说话,让史料活起来,为主题思想服务,而创作者贯穿始终的是“不忘初心”,焕发精神,走好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路,这就有了穿透力,并彰显出时代价值。

纪念长征胜利,弘扬长征精神,根本是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执政党与主流社会的责任所在,社会大众同样给予了更多关注,很多人愿意接受感动,而不是“远离崇高”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长征精神高度观照现实。长征精神能够支持当下精神大厦的建构。人没有饭吃的时候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找饭吃;有了饭吃后会生出许多事来,这基本上是属于精神领域的。今天的中国已经超越了满足吃饭的阶段,虽然我们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精神世界里,但沉湎于感官刺激注定痛苦,因而必须升华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正缘于此,我们已经走上创新精神、建构精神大厦的道路。

路在哪里?必须从历史经验或既有精神成果中获得启发,甚至是直接嫁接精神元素。换言之,是社会发展和民族成长的内在需要呼唤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映现出新长征路上的原动力。中国已经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是一次新长征,要保证走好新长征,就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80年前的长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今天,国际国内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革命阶段的原动力放到当下未必能够得到相同发挥,这就需要对接或转换,《长征》中不乏这种探究和触摸,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启发。

(作者系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来源于中国艺术报,作者授权转载)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公方彬专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