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仁泽
2016年11月18日08:28 来源:解放军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同时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由此,《共产党宣言》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绝大多数”明确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宗旨。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并忠实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特别强调一切为了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强调一切依靠群众,坚定地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把群众实践活动的新创造及其取得的新成果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特别强调党的方针政策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以此转化为群众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总之,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像安泰与大地母亲一样,只有永远地脚踏实地,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力量无穷,才会无往而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和共同奋斗中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早在1929年,毛泽东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先想到大家,想到群众”。正是因为党和红军真诚无私地为了人民群众,才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中央苏区,广大人民群众对红军给予极大支持,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前线打仗不怕牺牲,后方支援竭尽全力。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和血肉联系,为我们党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样也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
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95年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中心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没有变,始终强调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全部历史铸就一个铁律: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正如习主席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新形势下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党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滋长了严重的“四风”问题,滋生了脱离群众的倾向。有的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既得利益”,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诉求不闻不问;有的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尊重群众感情,不考虑群众感受,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严重损害群众对党的信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热情服务群众的良好作风和出色业绩造福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深入群众,多到矛盾集中、问题复杂的地方去,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作者单位:空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