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凝聚乡村贤能正能量 构筑乡村治理新模式

铜仁市探索实施“村两委+乡贤会”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

2016年11月17日18:4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近年来,铜仁充分挖掘乡贤在亲缘、人缘、地缘上的优势,发挥其在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上的特长和特性,初步建立以村两委为核心,乡贤为主体,乡贤会为补充,村民广泛参与的“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新模式。随着该模式的探索实施,培育和发展了乡贤组织创新基层治理,增强农村自治能力,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拉近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农村全面脱贫攻坚建成小康。

一、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统筹谋划各领域改革提供了根本依据。乡村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整体治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基层干部服务不到位、执法不公等问题,导致干群信任危机;社会治理方式单一,依法治理滞后,影响了基层和谐稳定。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现代化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稳定所需。

二、做法

“村两委+乡贤会”,如何将两者亲密融合,提高该模式的可操作性,助推乡村和谐发展,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以科学谋划为先导,着力探索推行治理模式。始终坚持谋划先行,努力做到谋划的高标准、高水平,体现谋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一是着眼依法依规探索。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关于村级治理有关精神,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乡村治理方针,高起点谋划“村两委+乡贤会”村级治理模式探索,以印江为试点,科学规划合理谋划,加强对乡贤会建设的管理引导,正确处理好乡贤会与村“两委”的关系,做到既充分发挥乡贤会在加强乡村法治、德治、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能巩固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村“两委”依法治村的核心地位。二是立足圆心画圆圈。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多次组织开展调研论证,结合试点工作情况,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以“村两委+乡贤会”模式创新乡村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组织(人事)部发挥牵头作用,会同统战、民政等部门抓好以“村两委+乡贤会”模式创新乡村治理工作。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成立乡贤会,制定《乡贤参事会章程》,乡镇(街道)成立培育和发展乡贤会创新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或乡镇长(主任)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联络协调和督促指导。三是重视宣传激活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采取传统宣传手段,对先行试点的村通过张贴标语引导、开会讨论推动、文娱活动造势等方式,向老百姓宣传乡贤会成立的意义,激发村民共谋发展的内在活力。立足农村实际,以村为单位,建立“乡贤”资源库,将贤达人士挖掘出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借助QQ群、微信群、手机短信平台等新兴媒介,加强与乡贤之间的沟通联系,向他们宣传家乡的发展变化,传递乡情乡事、社情民意,使他们找到乡情的温暖,感受到浓浓的乡愁,进而动员他们加入乡贤会,为家乡共谋发展。

(二)以推选乡贤为定位,着力设置规范组织实施。为保证“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的有序实施,通过摸清乡贤底数、清晰组织定位、明确工作职责和确定议事规程等,确保选出来的是乡贤而不是“乡嫌”。一是摸清乡贤底数。按照“群众推荐、个人申请、支部审查、集体研究、常态管理”方式,以村为单位认真组织摸清户籍或原籍在当地(指本村村民)或有姻亲关系在当地,以及在当地投资创业的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外人士、国家工作人员、雁归人员、乡土人才等乡贤人士,并分门别类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二是清晰组织定位。乡贤会是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组织,但是两者在定位上亦存在定位的差异。乡贤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基层群众诉求服务”的代表群体,是可以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决策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及开展帮扶互助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地域性、非营利性的基层民主协商和村民自治组织。三是确定议事规程。规范的工作准则是核心,乡贤会制定工作章程,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履职承诺、财务管理、信息公开、评议监督等相关的工作制度。乡贤会还确定了参事机制、对话机制、回馈机制、服务机制等几项工作机制。结合当前农村工作重点,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载体,以协同共治为抓手,做到了乡贤工作开展有动力、有目标、有抓手、有依据。

(三)以严格管理为标准,着力推动乡贤发挥作用。乡贤会成立后按照“三有”标准落实保障工作,对暂不具备登记条件或其他条件的,鼓励采取灵活的方式,明确10人以内的乡贤会开展相应工作。一是组织联谊,增进乡情。组建立乡贤数据库,将乡贤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资料汇编成册,并根据村籍、行业、区域等对乡贤进行分类管理,及时组织本村内乡贤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增进乡贤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对本土的感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奖教助学和乡风文明。二是加强联络,听取乡音。组织本村乡贤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参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收集社情民意,组织开展慈善公益、扶贫济困等活动。每年春节都要举办镇、村两级乡贤恳谈会,共商家乡发展之计;乡贤逢年过节回家时,镇、村干部都要上门拜访,以联络感情、互通信息。三是聚财聚智,服务乡亲。动员本村内乡贤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开展引智、引才、引资活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为村级提供决策咨询;推动建立健全、实施村规民约,维护公序良俗;协调邻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等。四是有目的的教育培训。以县、乡镇(街道)为单位,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传统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着重对乡贤人士政策理论、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水平。

(四)以制度建设为依据,着力建立运行长效机制。为使乡贤会运作规范、高效推进,对其内部管理、活动审批、财经监管、日常互动、激励表彰等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建立参事议事机制。按照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引导—村“两委”带动—乡贤会主动参与的方式,每月定期邀请乡贤会理事会成员参与村级事务,尤其是参与村级重大决策,惠民政策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征地拆迁等。二是建立年会制度。每年春节前后,以村(居)为单位,由村“两委”召集本村乡贤人士通过听工作通报、议两委成绩,听来年计划、议发展思路,听党员承诺、议连心实事,听政策解读、议创业致富,听民情民生、议帮贫济困的方式,广泛听取乡贤人士的意见建议。三是建立申报制度。由乡贤会会员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等,每年初提出今年预计承诺办理的实事、好事申请,采取乡贤会理事会初审,村“两委”审核并公示的方式,由村“两委”和乡贤会共同督促抓好落实,年终还将组织人员进行测评。四是建立财经监管制度。建立财经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实行会计、出纳分设,按照乡贤理事会提出资金使用申请—会员大会集体商议—村“两委”备案—乡镇(街道)定期督查的方式使用乡贤会募集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每半年公布一次使用明细账,每年底决算1次。

三、成效

“村两委+乡贤”乡村治理模式的实施以来,将游离的乡村优秀人才和社会精英整合到乡村建设和治理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乡贤会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使党委的导向、政府的要求与群众的意愿在同一个平台上彼此互动,为群众反映社情热点、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渠道,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更加顺畅,信息传达更为全面,互动交流更为有效,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社会稳定的力量。如印江县板溪镇岩底村任洪利用端午节之机,为其还差3个月满70岁的父亲操办寿酒,按照《印江自治县治理城乡难办酒席的规定》是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上门劝说未果,村委组织相关“乡贤”人员多次上门讲政策做工作,任洪及其家人主动放弃办寿酒。印江县发挥乡贤参谋和助手作用,组建乡贤村级社会管理队伍,利用乡贤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鼓励他们为发展献策,为解决矛盾纠纷建言。

(二)农村基层联系服务体系更加高效。推行“村两委+乡贤会”,建立乡贤会,让乡贤们积极参与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尤其是参与农村低保评定、村务公开、惠民政策落实等,逐步在村“两委”和群众之间,组建了一支中坚“调和”力量,搭建了在村“两委”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实现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群策群议、一体运作,随着乡贤的作用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不仅越来越多的乡村建立起乡贤会,而且有的乡贤会还进行了乡贤的再发展。玉屏借用乡贤们丰富的人脉资源、管理经验、专业技术、资金优势和他们回报故土的思想动力,组织他们参与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这些乡贤成立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餐饮等领域的公司5个和专业合作社11个,累计投入资金达2000余万元,为农户协调小额创业贷款180余万元,解决农民就业1000余人,涉及贫困农户平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名誉村主任累计直接捐资60余万元,协调部门支持解决项目资金320余万元。

(三)农村基层基础保障体系更加有力。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乡贤参事会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并明确乡贤参事会的功能定位,即是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的基层社会组织,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协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全力助推家乡建设,使得农村基础保障体系更加有力。面对3000元的“一事一议”投工投劳费缺口,德江县共和镇银丝村乡贤会成员赵勤峰慷慨解囊,让搁浅已久的银丝至青谷溪公路硬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自2月3日银丝村成立乡贤会后,10余名乡贤有的出点子,有的出资金,积极投身村级公益事业。从今年起,德江县整合民间乡贤力量,采取“村两委+乡贤会”模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今年,该县拟打造42个乡贤示范村。目前,已成立乡贤会47个,凝聚德江籍乡贤人才2340余人,开展反哺家乡、促进扶贫相关活动51次。

(四)农村基层帮扶脱贫体系更富成效。乡贤们大多是有眼光、有能力的“贤人”,他们处在社会资源、发展环境和外界资本之间,穿针引线,协助村支两委,积极投身于农村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第一战线共建和谐,共谋发展。石阡河坝场乡王坪村,有精准扶贫户65户248人,由于交通不便、产业落后,致使贫困的穷根难拔。乡贤刘恩刚运用自己的市场资源,动员该村以发展花椒种植为切入口,种植花椒300亩,并以订单形式为该村花椒种植解决了销售难题,带动脱贫致富。不仅王坪村有了发展的资源和动力,该县其他20余个村因为乡贤引进的资源注入,在劳务、精品水果、传统产业、电商产业方面百花齐放,形成了发展脱贫的良好氛围。目前,该县302个村,乡贤们都抱着我的道路我发言,我的发展我负责的态度,积极谏言共商发展,共提出可行性规划建议143条。村两委也主动邀请乡贤成员参与共同意识、热情听取意见建议,共邀请乡贤会参与村务议事323次。

四、启示

“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是一个新兴课题,还需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近年的探索实践下,我们从中得到以下几点。

(一)“村两委+乡贤会”必须紧扣基层农村实际。促进村级社会发展及管理治理,每个地方的基础和条件都不同,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二)“村两委+乡贤会”必须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将分散的乡贤们整合到乡村建设和治理中,使其成为乡村社会共治、共建的重要力量,这对于乡村实施脱贫攻坚建设小康有重要意义。

(三)“村两委+乡贤会”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作用。这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必须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统筹领导和具体指导。

(四)“村两委+乡贤会”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坚持村两委的主体地位,乡贤则是一种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五)“村两委+乡贤会”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完善乡贤构成,注重质量,坚持以德为先,另一方面,明确乡贤作用发挥定位,再就是完善乡贤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乡贤会章程和运行制度等。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