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潍坊市供销合作社探索社村共建工程的实践与启示

2016年11月17日18:2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潍坊市供销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线,坚持基层供销社向农村延伸、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按照“村级党组织+基层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与村“两委”积极开展社村共建,让利于民、让利于村,有效实现了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壮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供销社事业发展的“四赢”局面。为总结各县市区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把握社村共建工作的基本规律,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得力助手,形成社村共建、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市委党校相关教师在市供销合作社专题调研组协助下,对各县市区开展社村共建情况进行调研,邀请当地党委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等参加,召开座谈会,了解各县市区的具体做法和工作经验,形成了这个案例调研报告。

一、案例背景

潍坊市供销社合作社现辖12个县级合作社,117个基层供销社,92家社有企业,领办或创办农民合作社846个,经营服务流通网络覆盖全市。2013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完成商品购进总值169.78亿元,销售总值177.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3%、25.33%,利润总额1.12亿元,同比增长29.99%。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山东等4省开展供销社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潍坊市以及寒亭区、安丘市、高密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市、县。潍坊市立足改造自我、服务三农、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六项工程,突出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特点,努力将供销社打造成为政府用经济手段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

二、潍坊市各县市区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的共建模式

潍坊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攻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省供销合作社的部署要求,在多个县市区探索开展社村共建的发展途径,将基层供销社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推动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向村级延伸、经营服务网络向田间地头延伸,在提高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的同时,在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和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社村共建源于基层实践,是基层根据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创新,通过基层供销社与基层党组织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构建基层供销社、村级党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主体,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共建形式:

(一)“村社企共建、管理一体化”模式。供销社或社属公司、龙头企业与村两委联合领办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创建村社企管理一体化发展模式。2008年,高密市供销社在夏庄镇小寄庄等4个村通过与村“两委”合作,联合村干部、农民及社会能人,发起成立了惠荣菌菇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社,通过几年的发展,成为袋栽金针菇产量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的现代食用菌生产基地。2012年,高密市供销社、夏庄供销社联合3个村庄发起成立了惠和香菇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9个高温大棚、38个林下拱棚、2500平方米的菌棒车间,达到了年产香菇鲜品2100吨的生产能力,并拓展了对外出口业务。2014年8月,以惠德公司、夏庄供销社为主体,联合惠荣菌菇等5家农民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了“高密市惠德农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更大范围开展联合与合作,统一生产标准,利润65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惠德公司党组织还吸纳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农民党员以及夏庄供销社主任、惠荣菌菇及惠和香菇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共同组建了“联合党支部”,研究解决社村共建中遇到的问题,目前该党支部已划归夏庄镇党委管理,为村社企共建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二)“三位一体”多种形式开展为农服务的“1+N”模式。安丘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以三方入股的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安丘市景芝镇供销社与太平村“两委”、16户农民以三方入股的形式合作成立了继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牛蒡生产基地150亩,与日本三通食品公司签订产销协议,当年亩增收500元,种植户增加了收入,村委和供销社也都获利。景芝镇前屯村村“两委”以设施入股,部分农民以土地入股,景芝供销社以机械设备入股,三方联合成立了景芝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组建服务队,培训农机操作员,建设农机具仓库,购置服务机械,对15000亩小麦开展播种、管理、收割等环节的农业规模化服务,农民每亩地减少投入300-500元,村集体收入来源有所增加,供销社的发展空间也得以拓展。临浯基层供销社与村“两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近40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多元。在官庄镇、石埠子等地,供销社联合村“两委”、专业合作社,对调标准化果蔬生产示范基地,合作搞蔬菜代购、加工,村集体、社员和供销社都增加了收益。

(三)社区共建模式。安丘市景芝镇红旗社区村“两委”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红旗社区为农服务中心,村委提供土地,供销社充分发挥系统内资源优势和流通网络优势,在社区内开设家乐园日用品超市、供销农资超市,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农机服务合作社,设立农产品购销中心,为社区农民提供大田作物系列化服务的同时,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同时在社区内以供销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内部信用合作,解决社区农民生产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建立社区餐厅和养老服务,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让村“两委”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也为供销社铺设了新的经营服务网点。景芝镇党委政府对供销社参与农村综合服务社区建设非常认可,决定将规划建设的彭旺等12个新型社区全部交由供销社建设配套经营服务设施。

(四)大田托管模式。寒亭区固堤供销社从2012年开始在李家营等村开展土地托管试验,通过村委牵头入股,统一整合土地,村民自愿入股,供销社提供种、肥、药、膜、机械等服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有效资源,统一运作,根据不同需求,采取“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模式,进行土地托管服务。通过新技术科学种田,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以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粗放的分散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供销社根据土地托管面积,从托管服务收入中提取10%-20%;从农资联采直供收益中提取一定数额,确保帮助村集体增收不少于2-3万元,确保村(居)与基层供销社联动发展,互促共赢。

(五)“供销社+第一书记+服务项目”模式。临朐县九山镇花龙潭村是市供销社的帮扶村,该地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调查研究,与村“两委”协商决定,依托村里种植中药的传统产业基础,以九山供销社为龙头,组织村里157个中药种值户,组建了临朐县洪武丹参专业合作社,在农资配送、农机服务、技术指导、收购加工等环节,将供销社的社会化服务链条延伸至田间地头,将花龙潭村纳入整个供销社的网络建设体系,积极创建“社村共建、社农共兴”的模式。村“两委”既是合作社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承担部分管理职责,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中间环节的减少和利润空间的增加,使社员收入有所提高,村集体年内也能增加收入约5万元,彻底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六)供销社业务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的模式。临朐县供销社结合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两托管,一代办”工作,通过参与“农事托管”服务开展社村共建工作。在冶源镇半截楼社区,联合村“两委”和葡萄种值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资化肥直供、技术指导、代购代销、资金互助等服务,为农民节省费用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在寺头镇石佛社区,联合村“两委”,在其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农资、日用品等经营项目,实施合作共建;在九山镇牛寨村,联合村“两委”,以光生果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高标准建立苹果生产基地,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实现合作共建。

(七)交叉任职模式。安丘、高密等地积极探索实行供销社基层社干部到村“两委”任职、村“两委”干部到基层供销社或供销社创办、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任职,以社村共建引领农民致富。安丘在景芝、石埠子等4个乡镇试点村支部书记担任供销社创办或领办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临浯党委政府的安排下,也有基层供销社主任到村里兼任村支部书记,参与社村共建工作。高密市供销社也积极开放办社,吸纳社会能人到供销社任职,助力供销社发展,柏城基层供销社就积极吸纳神泉山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担任基层社主任,并兼任供销社农资公司的董事长,共同带领村民致富。

三、社村共建工程的成效

潍坊市供销合作社在多个县市区探索开展社村共建的发展途径,将基层供销社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推动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向村级延伸、经营服务网络向田间地头延伸,在提高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通过社村共建实现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目标。供销合作社真正发挥了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服务、助力城镇化建设的作用。

(一)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成功实践。昌邑北部沿海地区受盐碱地的特殊地质条件限制,当地农民只能种棉花,劳动强度大且种植收益低。供销社依托东方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当地种棉大户组建了棉花生产合作社,建设棉花良种繁育基地6000亩,开展机采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和棉花滴灌等先进科技,在解放劳动力、节约劳动成本的同时,实现每亩增收450元。目前,种植示范基地已辐射柳疃、龙池、都昌等北部棉区15个村庄、32个种棉大户,年可增加棉农收入500多万元。

(二)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以社村共建发展集体经济,供销社参与农村经济离不开村党支部。或者通过村支部组织农民接受供销社的规模化服务,或者通过联合村集体入股领办农民合作社,都可以有效地增加村集体收入来源。如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供销社联合神泉农产品公司、张家庄村委以及多个农民合作社,共同成立“高密市晏子湖农产品合作社联合社”,先后建成了2200亩的有机、绿色土豆基地和100亩的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开办了油料加工厂、建设了1万吨恒温库,并与省内的家家悦、利群等超市集团公司以及国内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业务关系,逐步形成了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基地建设中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社员组织等工作,2013年张家庄村委收入增加了10万元。

(三)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主要载体。通过领办农民合作社,改变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生产应具备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标准化,也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特别是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收入明显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寿光市王高五村党支部领办了田柳镇凯瑞合作社,先后流转王高五村、王高四村、薛家村的1500亩土地种值蔬菜、药材。供销社为该合作社配套建设了为农服务中心,提供农资、农机和大田托管服务,实现了播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同时,合作社每年拿出收益的5%作为分红回馈村集体,发展村内公益事业。

(四)成为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关键措施。依托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网络,村级党组织无论是发挥组织协调、合作服务,还是直接参与组建服务队、领办合作社,都处于参与经营服务的第一线,抓住了为农服务、发挥作用的“兴奋点”。高密市供销社联合夏庄镇4个自然村成立慧德农产品有限公司,联合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社,发展食用菌产业,几年下来,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润65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土地入股分红和企业、合作社的补助资金共计25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后,对村路进行了整修、对困难村民进行了救济,仅仅3年4个村就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威信得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四、进一步推动社村共建工作的经验启示

供销社与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情结,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提供人才支持等方面虽不是主导力量,但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骨干力量,这股力量需要组织部门的指导和整合,以进一步发挥其服务“三农”、服务基层组织部门的指导和整合,以进一步发挥其服务“三农”、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的作用。

一是加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从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看,社村共建离不开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重视和推动,离不开村两委在组织和协调农民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社村共建是目前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力服务群众等现状的有益尝试,亟需市委组织部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供销社、村级党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作用,共同推进农业规模化服务,助农增收、壮大村集体实力、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载体和抓手。

二是加强供销社自身能力建设,壮大供销社自身实力。社村共建的基础是合作经济,只有发挥供销社的资源、网络优势,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才能增强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为农民、村集体、供销社创造共同发展空间。潍坊市供销社目前有117个基层供销社,是唯一能将组织触角延伸到村级,将经营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的为农服务经济组织,供销社在社村共建中的地位难以替代,供销社自身能力的建设、自身实力的壮大尤显重要。

三是加强供销社组织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供销社组织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尤其是县级及基层供销社干部队伍亟待加强,影响了供销社自身的改革发展,也制约了服务“三农”水平的提升。建议各级党委能以社村共建为抓手,加强供销社人才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到供销社队伍中来,鼓励支持吸纳农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和各类经营人才到基层供销社工作。

四是制定推进计划,充分发挥供销社对社村共建工作的指导作用。将社村共建工作作为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首先在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市场优势明显的县市区展开,继而逐步在其他县市区推进。针对目前“社村共建”中内部管理不规范、有名无实等问题,市供销社要充分发挥对社村共建工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规范、完善、提升,制定详细的管理运行制度,切实提高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的自身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能力;加大社村共建试点示范力度,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和不同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培育“社村共建”示范点,带动全市社村共建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镇(街)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社区建设为农服务站,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成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服务领域,进一步推动“社村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