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浙江景宁县推行村干部“规矩指数”考评 倒逼村干部讲规矩有作为

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2016年11月17日18:1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农村发展得好不好,领头人很重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心和关爱农村基层干部,规定村主要干部每年的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倍;在乡镇换届中,还将选拔优秀村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给村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越来越高的同时,如何科学的评价村干部的绩效,让各项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考出区别、评出差别,避免出现吃“大锅饭”,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去年以来,为解决村干部不守规矩、不作为、乱作为,党委政府管理无手段、考核无措施的现状,景宁县围绕村干部“考什么”,“怎么考”,考了“怎么用”的问题,全面推行“规矩指数”考评,通过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推动村干部考核的规范化、常态化,推动村干部讲究规矩守纪律,主动服务勇担当,真心干事有作为。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始终是战略重点。村委会是我国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要桥梁,是直接来自群众,又直接面对服务群众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

一是加强基层政权的需要。村干部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一个关键位置,是连接群众与国家的纽带和桥梁,是我国基层政权的延伸,可以说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路上的“最后一百米”,其基础作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在新形势下,村委会主职干部不仅体现了基层政权的形象,还承载着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规矩指数的考评就是要让干部明白,最低标准在哪里,最低要求是什么,最低保障有多少。能够让村干部安心工作,方便干部管理。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着我党的生死存亡。俗话说得好,“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然而,农村基层党建却是我党执政基础最薄弱的环节,现在普遍存在党员素质差、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支部书记和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基层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党支部的管理。“规矩指数”考评,是在给党支部立规矩,让党支部班子和广大农村党员有规矩可循。

三是破解“空心化”趋势下村干部管理的客观要求。空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随着农村人口往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往县市转移,发达地区人口往更发达地区转移,偏远、落后的县市镇乡,以及没有产业支撑的广大农村将会面临这个问题。空心化的显著特点就是无人、无经济、无产业。面对这样的一种形式下,村干部面临多重问题,一方面,自己的生存问题需要解决,很难保证有足够时间在村并参与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人口的大量外流加大了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和管理的难度,普遍缺乏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干部很难担当重任。

四是搭建干群良性互动的沟通桥梁现实需要。党中央提出,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如何在基层贯彻落实好这八个字方针,其前提就在于上情能下达、下情能上传。确保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基层党组织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按照常住地来说,农村的群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家的,另一部分是外出流动的,按照村干部主观臆断来说,群众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会选他的,一部分是不选他的,按照群众自身需求来说,一部分是需要帮助的,一部分是不需要帮助的。如此众多分类夹杂起来,会产生诸多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额问题和群众支持建设、支持发展的问题。“规矩指数”考评促使干部必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通过干部的双服务来实现群众的双支持,从而实现干群良性互动的沟通桥梁。

二、主要做法

“规矩指数”旨在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推动村干部考核的规范化、常态化,推动村干部讲究规矩守纪律,主动服务勇担当,真心干事有作为。

一是立足农村实际,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实行全方位考评。立足农村工作的实际和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从政治规矩,基础工作,工作实效三个方面,科学设置考核内容。一是突出讲政治规矩设红线指数。围绕在重大是非问题上立场是否动摇,是否妄议上级党委政府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是否组织或参与赴省、赴京上访,是否无正当理由不执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决定和部署等方面设置“十八条红线”,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只要有一条查实违反的,在考核中直接定位为不称职。二是突出夯基层基础设基础指标。围绕是否按时按点到便民服务中心坐班、是否执行村务“五议两公开”制度、是否按时开展行“三会一课”制度、是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按时参加乡镇会议、是否按时完成各类报表、村级各类台账是否整齐规范等设置基础指标。三是突出看实干实效设绩效指数。根据村庄的规模大小、城乡地域差异、工作难易程度等,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零招待,人口与计划生育,“两违”管理和安全生产,综治、信访维稳,年度村级实事工程及县、乡两级交办的其他重点工作等设置绩效指数。

二是围绕简单易操作,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实行多维度考察。为了解决在村干部考核中,群众参与度低,干部参与面窄等问题,创新“五位一体”考核方式程序,确保考核既讲究民主,又树立乡镇一级领导和干部的权威。一是干部自评。每季度末村两委主要干部填写实绩量化自我评价表,以条目式列出工作清单及进展情况,并阐明自己从中所起作用。二是群众测评。按照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表按1:2:3的比例,每季度组织群众对照村两委主要干部所列的工作清单等内容进行满意度测评。三是住村点评。每季度由乡镇联系领导、住村干部结合各村两委主要干部的日常遵守纪律情况、联系群众情况、工作态度、参会到会和工作执行情况等,对所联系村两委主要干部进行点评打分。四是乡镇终评。由乡镇党委班子牵头,组成规矩指数考评小组,对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绩效进行评分。以乡镇纪委为主体,每半年对干部工作纪律、出勤情况、廉政情况等进行考评。五是县级抽评。县委组织部每月不定期通过电话抽查、现场走访、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履职情况抽查,并建立台账,对每季度乡镇上报的村两委考核结果进行核对,确保“规矩指数”考评公平公正及时开展。

三是突出奖优罚劣,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实效式考核。为了避免村干部考核成为“稻草人”,通过强化“规矩指数”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讲规矩成为村两委干部的硬约束,有作为成为村干部共同追求。一是与日常的考核相挂钩。每季度各乡镇召开村干部季度分析会,根据考评村干部考评结果,选取考评结果名列前茅的2-3名村干部进行经验交流,对排名倒数的3名村干部要求在会上做表态发言,形成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倒逼干部认真履职尽责。二是与村干部的报酬发放相挂钩。将村干部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结果相结合,与村干部基本报酬相挂钩,一年当中连续4次在本乡镇(街道)内排名在末位的,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扣发全年基本报酬,是党员的列为警示党员,进行整转;一年当中连续3次在本乡镇(街道)内排名在末位的,扣发30%的基本报酬,形成“干好多拿、干不好少拿或不拿”的奖惩导向。三是与村干部的表彰相挂钩。对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年终考核综合分值前三名的村,由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择优评定综合先进集体,个人作为各类评优评先的候选对象,并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党员“闪光言行之星”代表;对于成绩突出者,作为乡镇班子的后备人选。对不称职、季度考核连续三次排名末位的,由乡镇进行诫勉谈话,对诫勉无明显变化的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对工作不能胜任的村两委主要干部启动劝辞、免职等程序。

三、主要成效

“规矩指数”考评顺应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要求,如同三把尺,即一把戒尺、一把标尺和一把抚尺,明确了村两委主要干部廉洁从政和勤勉从政的基本底线。乡镇党委政府对村两委主要干部的考评有了较为科学、合理、系统的依据,有了管理的手段;同时也让村干部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明确了自身工作任务,形成了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一是“规矩指数”就像一把戒尺,使得村干部对自己的行为多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约束。特别是“规矩指数”考评规定,村干部全年成绩结果与年终报酬挂钩,改变了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去年,景宁县共有23名村干部因“规矩指数”不达标受到诫勉谈话,1名因违反“18条红线”被免职。梅岐乡村干部最高和最低的基本报酬差距超过万元;渤海镇后砻村支部书记叶新华因出勤率低,规矩指数排名全镇末位,仅考勤项就被扣除报酬4000多元,并在全镇予以通报。今年以来,对村干部作风不正或违纪违规方面的举报,同比明显减少。

二是“规矩指数”就像是一把标尺,让村干部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差距在哪里。各村干部每个季度要填实绩量化自我评价表,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个总结,对下个季度也有打算,工作有约束和目标,责任心就强了;在村时间多了,想问题多了,吃请少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增强了。去年以来,景宁全县202个经济薄弱村,已整顿转化132个;先后对40多个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建成市级示范村2个,并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今年第一季度,景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三是“规矩指数”就像是一把抚尺,让群众和乡镇(街道)党(工)委有了警醒村干部的“惊堂木”。测评中,群众测评保障了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权,更增加了对村干部的监管,倒逼其转变作风、提升服务。住村点评和乡镇考评小组终评,则有效发挥了乡镇党委在引领农村发展的作用,树立了乡镇(街道)党(工)委和住村干部的权威,特别是有效解决了有些村干部有意无意忽视住村干部对村庄治理发展的引导作用。这两者对村干部形成了直接的制约,又不失灵活性,对提高村干部的能力水平大有裨益。

四、主要启示

一是务必落实“规矩指数”的常态管理。如何擘画新常态化下的村干部管理是当务之急,各个乡镇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谋划,抓紧时间,务实新常态化的村干部管理。农村的“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村两委主要干部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农村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是夯实执规立矩效果。制定再多的村干部考评细则,如果达不到效果,一切都是白费。因此在给村干部立规矩的时候,需要明白只要实现让村干部守规矩,那么制定的“规矩指数”的目的就达到了。在制定“规矩指数”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只要能够确保让村干部守规矩,完成预期的目标,“规矩指数”内容就可以自主删减,甚至可以不用。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