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学术动态

中非产能合作 浙江引领示范

中非产能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暨《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16年10月31日08:0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非、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并为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对非产能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中非民间商会、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单位,于2016年10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联合发起召开中非产能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暨《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发布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浙非国际产能合作命运共同体”。本次活动邀请了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非洲国家驻华机构、新闻媒体、重点企业参与,举办了专家演讲、圆桌论坛、成果发布、行业交流等系列活动。

市场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的非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区域的非洲,与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双方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浙江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工业生产体系,对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2014年浙非贸易额达到249.5亿美元。截至2015年6月底,非洲国家在浙江投资设立了609家企业,合同外资26.26亿美元,浙江在非洲投资488家企业,投资总额19.8亿美元。浙江还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最发达、援非培训项目最多、培训人次最多的省份。浙江的家电、小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非常适合非洲国家的市场需求,有利于非洲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因此,抓住中非峰会后的发展机遇期,将浙江优势产能更好地对接非洲,意义巨大。

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中方嘉宾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顾问蒋正华,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戴兵,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德喜,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原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南非大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刘贵今,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浙江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慧霞,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王勇等,以及来自浙江、北京、广东等地,以及尼日利亚、南非、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的浙非产能合作重点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

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外方嘉宾有阿尔及利亚、埃及、贝宁、中非共和国、埃塞俄比亚、马拉维、纳米比亚、塞内加尔、索马里、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10多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大使、参赞等外交官。

《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课题组组长、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在会上发布了《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据悉,尽管浙非产能合作潜力大、进展迅猛,但是常态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较少,尤其缺乏常态化的监测评估与对策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牵头,联合国内外有关机构,组织开展浙非产能合作问题研究,常态性编制、发布《浙非产能合作报告》。希望通过持续性跟踪调研和研究,对浙江省制定、出台有关浙非产能合作的公共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为浙江企业走进非洲,开拓非洲市场,开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也为非洲国家加强与中国浙江省合作,有效利用浙江优质产能,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持,为非洲国家企业来浙江投资建厂、开展商贸合作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进一步丰富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也为其他省市、地区、企业开展对非产能合作提供借鉴参考。

《2016 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作为国内首部省市对非洲产能合作的研究报告,内容分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个部分。主报告主要包括:加强产能国际合作,化解产能过剩危机;浙江省产能过剩及其化解;浙非产能合作的发展;浙非产能合作升级的潜力与项目安排;提升浙非产能合作水平的对策建议等。专题报告则为浙非产能合作国别指南;义非经贸合作发展的基本态势与对策建议——义乌市对非经贸合作的调研报告;国家和浙江省相关重点政策等内容。

《报告》认为,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样严重。根据浙江省经信委调查显示,2015 年浙江工业中有五至六成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80%,其中钢铁、水泥、玻璃、化纤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统计局相关调研则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一般在75% 左右,低于欧美国家一般认为的79%-83%合理配比区间。非洲这个占全球总陆地面积20.4%、拥有3020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达10.325 亿的第二大洲,是一个资源丰富、文明悠久、文化多元的神奇之地,市场潜力巨大,很多非洲国家都热切希望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成为中国产业和产能转移的优先承接地,助推本国工业化。浙非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互有需要、互有优势、互为机遇,有助于浙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进而促进世界更加均衡、稳定与繁荣,让中非和世界人民都受益,可谓一举多赢。

《报告》提出了提升浙非产能合作水平的五大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浙非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制定落实相应的促进、支持政策措施。加强浙非产能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以及证券公司、征信、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走出去”。加强浙非产能合作的金融服务,如争取设立浙非产能合作基金,发行浙非产能合作政府债券,鼓励从事浙非产能合作的企业上市融资,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PPP 等创新模式等。

二是创新浙非产能合作商业模式。通过精准定位合作国别、开展深度国际合作,打造一批契合国际宏观需求、有能力对接国际规则、有潜力实现浙非产能合作的“浙非国际产业合作园”,重点推进“两国双园”“两国多园”“多国多园”等创新模式。浙江企业要积极探索开展“工程承包+ 融资”“工程承包+ 融资+ 运营”等方式,探索由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非洲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并与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国家金融平台对接合作。具备运营能力的浙江企业要将“基础设施建营一体化”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将以工程建设为主体的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链前伸后延,实现从“汗水建造”向“智慧创造”的转变。

三是提升浙江企业对非产能合作的竞争力。建议将浙江在非洲国家投资的产能作为承载一般产品和技术的“子工厂”,而将浙江在国内的工厂建设成为具有技术支援、开发试制、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和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功能的“母工厂”,有序推进浙江过剩、优质产能的输出和转移。应将“工匠精神”植入到浙非产能合作中,培养一批非洲的高技能人才,推进浙非产能合作质量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产业升级。实施“中高级管理人才国际化, 基层管理人才及操作人员本土化”的浙非产能合作人力资源战略。浙江企业对非产能合作,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重视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经验谙熟的国际公司、相关金融机构等合作,规避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外汇风险、治安风险等。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本土采购力度,尽可能地雇用当地员工,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发展,争取当地民众与社会势力的支持。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加大对非项目安全、质量、环保等因素的投入力度,使企业声誉、信誉通过良好的安全记录和高质量的项目标准而得到提升。

四是推动浙非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浙江要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领头羊作用,支持浙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浙江政府部门要针对非洲市场特点,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特点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提高贸易各环节便利化水平。鼓励浙非企业间贸易实现全程在线交易,不断扩大可交易商品范围。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融入非洲国家零售体系,逐步实现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物流生产集约化和监管科学化。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合理增加非洲消费品进口。

五是加强浙非民间和人文交流。探索建立浙非民间交流合作网络,搭建浙非民间各界沟通信息、协调行动的有效平台,为浙非产能合作共赢营造和谐有利的舆论氛围和民意环境。围绕促进浙非产能合作重点领域,继续合作开展一系列面向民间社会的交流活动和面向基层民众的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等民生项目。提升非洲民间各界代表来浙江研修的实效。浙江相关机构要通过资助来华培训和在非洲国家派遣专家、建立培训中心、发放奖学金等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非洲国家培养科技、工程、卫生、农业等各类急需人才。争取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下,筹办浙非产能合作论坛,在浙江和非洲轮流举行,增加论坛在国别、界别等方面的覆盖率,逐步将与会代表邀请范围扩大至非洲各国,密切同联合国、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有关机构的工作联系。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综合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