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价值——专访国家重点研究出版项目《科学发展观丛书》负责人于今

2016年10月31日15:5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价值

  记者:《科学发展观丛书》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于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创新了发展的观念,丰富了发展的内涵,拓展了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人类生存处境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当代世界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社会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思想已经确立,该理论体系的具体内涵以及相互关系也是清楚的。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使人们更加明确当代中国究竟应当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未来图景,扬弃资本原则规定的冲突型社会演进模式,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增加中国元素;在实践上,可以为各级领导干部认清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记者:请问国内对科学发展观课题的研究现状如何?《科学发展观丛书》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是什么?

  于今:我们可以将以往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主要侧重于对传统发展观的批判和对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主要途径是对国外有关发展问题的文献引进、译介和述评等;第二阶段为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研究与阐释。

  《科学发展观丛书》研究的重点是从国家哲学的高度而非仅从经济发展的单一角度,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基本要求,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现有理论成果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展、深化,从而形成指导我国长远发展的国家哲学。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形成一个贯彻始终的理论逻辑体系,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一个评价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

  记者:请您重点谈谈《科学发展观丛书》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

  于今:我们的研究框架是:第一,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科学发观展的规律:揭示社会运行的五大规律。第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之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因为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从国际看,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2)科学发展观之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搞不好经济建设的成就就容易失掉。从根本上讲,政治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不断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基层创新。例如基层政府的政务公开、完善基层公推公选的体制机制、优化官员政绩考核方式。

  (3)科学发展观之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应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建设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五是重视微博等新兴媒体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4)科学发展观之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覆盖面比较窄;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离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距甚远;收入分配体制机制不合理,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滞后,财政投入较低,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党和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5)科学发展之生态建设。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强调生态维度,是因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压力逐步加大,未来发展过程中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严重。增强危机意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尽快建立民众广泛关注的PM2.5监测和防治体系,贯彻落实2012年7月1日通过的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记者:目前,科学发展观项目在社会上取得了哪些成果,产生了哪些明显效果?

  于今:为了配合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丛书》的编写者深入基层、企业、学校等一线,了解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并组织编写了青年及大学生、企业、基层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普及读物,受到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

  为了跟踪研究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我们形成了“五大报告”,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案例报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报告、中国政党公开选拔工作发展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报告、中国智库发展报告。

  通过这些年的系统研究,我们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形成了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一批有社会影响的理论成果。如我们较早地向中央建议“要深入学习和更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全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考核体系和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理论的发展,重点工作应放在丰富内容、构建框架、完善体系上”。

  再如十六大以来向各界赠阅科学发展观学习读物近百万册;制作至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科学发展观”宣传片;建设大型网络学习平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在中央党校开设近30期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专题培训班,举办“科学发展观大学堂”论坛和学术研讨会;我们还开展“研究与奖励计划”,开发了全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观专项公益基金“百人科学发展奖励基金项目”,这些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记者:科学发展观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于今: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研究将更加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建构,更加侧重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如“区域性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条件、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与评估”等等。同时,我们还将拓宽研究范围,尤其是“国家哲学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思维研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中国智库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尤其要突出智库产业的系统结构、运营机制以及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互动机制研究。本报记者 谭 华 杜 羽

  于今,满族,1970年生,“十一五”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科学发展观丛书》主持人,《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

  《科学发展观丛书》 于今主编

  党建读物出版社

  本文载于《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5日 10 版)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于今专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