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行政管理改革》

创新培育新动能 转型发展新经济

许 勤

2016年10月26日08:4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这次研讨会聚焦新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把握了时代脉搏和当前我国发展的关键,对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结合深圳经济特区近年来发展新经济的探索实践,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科学判断。新常态呼唤新动力,新需求催生新经济。近年来,深圳经济特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创新培育新动能,以转型发展新经济,有力促进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GDP三年累计增长35%,2015年达1.75万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5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年累计增长84%,2015年达2727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对整体税收增长贡献率超过55%。今年上半年,初步预计GDP增长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4%,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微克/立方米,处于内地特大城市最低水平,继续保持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发展新经济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下重要原则。

一、发展新经济要坚持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和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均GDP进入1万美元左右的阶段,创新是打破要素成本制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比如,以色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4%以上,是以创新发展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在2005年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后,仍然保持了年均4%左右的增长。从深圳的实践看,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指示要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前沿新兴领域,提升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不断打造发展新动能,开辟新经济发展空间。201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5%;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达1.33万件,占全国的46.9%;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1283家,是2010年年底的3倍以上;4G及5G通信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沿。在创新驱动下,深圳新经济保持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以新技术带动新经济发展的新机构、新企业,累计培育了华大基因、光启研究院等70余家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增长3.1倍,达5524家。比如,大疆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创造消费级无人机新市场,2008年产值不到100万元,今年将突破100亿元。

二、发展新经济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选择,核心是要解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的问题。新经济的发展,应立足于创造新供给、扩大优质供给,推动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使供给侧跑赢需求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近年来,我们积极打造深圳质量,把质量第一作为新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瞄准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部署新产业,不断扩大高品质、高附加值、多样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使新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比如,优必选公司瞄准新需求,研发出面向普通家庭用户的高性能机器人,开辟了全新的消费级机器人市场,2015年销售额增长超过10倍,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4倍。

与此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制度供给、政策供给、技术供给、资金供给、人才供给等支撑保障,需要营造良好的供给环境,引导更多的资源向新经济领域配置。今年以来,深圳认真按照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聚焦供给侧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等三大政策文件,同时还将出台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政策措施,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精准化、组合型的政策供给,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新经济快速发展。

三、发展新经济要抢抓新机遇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窗口期。机遇稍纵即逝,只有见势早、动作快、发力准,才能抢占新经济发展的先机。从深圳的实践看,我们着力把握转型升级的时机、方向、节奏和力度,打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等转型升级“四路纵队”。特别是瞄准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来培育新经济,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就先后出台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2013年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的基础上,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深圳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过去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占GDP比重提高到40%,产业总规模达2.3万亿元,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未来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发展新经济要把握跨界融合的新趋势

当前,新经济发展呈现出交叉、渗透、融合的特征,传统的行业、产业之间的边界不断被打破,跨界发展、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我认为,信息经济、生物经济是最具渗透性、带动力的两大领域,将成为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比如,信息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新经济形态,将加速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刻变革,重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改写未来经济发展的版图和竞争格局。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把信息经济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认真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信息港,着力以互联网的思维和大数据、云计算的架构,打造分布式、扁平化、分享型的产业生态链,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引领和带动新经济快速发展。比如,近年来深圳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其中一达通公司基于互联网打造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去年出口总额突破80.5亿美元,增长87.6%;创捷公司构建了“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新模式,以不到300人管理着产业链3000多家供应商,去年出口总额增长60%。目前,深圳信息产业规模近2万亿元,占全国1/8,电子商务交易额1.7万亿元,约占全国1/12,电子信息产品出口138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6,其中华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通信企业,腾讯是全球五大互联网企业之一。在生物经济方面,生物技术产业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发展空间最大的领域,近10年全球生物产业年均增长高达25%以上,特别是BT+IT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基因+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大健康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风口”。目前,深圳已建成国家基因库,正成为未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数据库,华大基因公司基因测序能力占全球50%。同时,深圳还在加快建设国际生物谷,着力在精准医疗、干细胞、基因组学等方面先行布局,努力抢占生物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在发展新经济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新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法规政策、监管方式和统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一些领域的法规政策跟不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步伐,需要及时调整完善。二是新经济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行业边界,开辟了新的领域,需要创新监管方式,放宽准入,营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加强信用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三是现行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新经济发展成果,需要改革统计方式,完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更好地引导激励各地大力发展新经济。

下一步,深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深圳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不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努力打造新经济发展的高地,为我国在新常态下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双中高”目标探索新路。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行政管理改革》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