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学者专栏>>刘余莉专栏>>论文精选

习近平用典摘读: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刘余莉

2016年08月23日15:3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释义】志向要是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

【阐释】

“以天下为己任”的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族杂居。在这既偏僻又困苦的环境里,王阳明不坠青云之志、不改报国为民初心,他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潜心悟道。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之道理。他指出,人具有自己完成自己的心体,认识此心体才是自家体会的根本关键,更是工夫的精要处。正是那次著名的“龙场悟道”,开启了声势浩大的阳明心学潮流,泽被后世。

纵观中国历史,志士仁人层出不穷,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树立坚定的志向,矢志进取,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朱熹出生在南宋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八岁时,父亲教他读《孝经》,朱熹在书上题道:“若不如此,便不成人。”他十几岁时读《孟子》,当他读到“圣人与我同类者”一句时,心里十分激动,便暗暗立下志向,将来一定追求人生真谛,成为圣人。正是因为自小立定成圣成贤的志向,朱熹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四处求学,刻苦钻研,终于使儒家思想在千年后发扬光大。朱熹创立的理学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著名史学家金祖望这样评价朱熹的理学体系:“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

“贤人尚志”,故可以矢志不移,做到“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然而无论是退是进,皆以报国利民为目的,而绝非为图取财色名利等身外之物。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就派人带着大量钱财聘请他作相,庄子却坚辞不受。不愿出仕拜相,并非庄子胸无大志,恰是因为他的志向不在名位财利,而在于求道,并最终成为“得道之人”(道家称为“真人”)。庄子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却初衷不改,做到了淡泊明志,不为利益所动,保持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所以最终才以其深邃的思想,为丰富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立志是教育的精华。《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地指出求学之目的在于开启自性之明德,进而教化民众日新其德。《论语》中也教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博大精深的弘志思想,使我国历史上胸怀天下、心志坚毅的仁人志士辈出。屈原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他寻求真理的执著;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宣誓他的忠诚报国之心;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唱出一腔爱民情怀;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气以身殉国……他们离世千百年后,仍为世人传颂。

“功崇惟志”,政党亦然。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不渝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的。“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在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今天,重温圣贤经典,重视党性教育,让每一名党员把牢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就显得至为重要而迫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文章由作者提供)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刘余莉专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