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中国发展观察》>>头条

乡村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旌德样本

 刘 奇

2016年08月09日10:00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原标题:乡村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旌德样本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和城市国有企业改制,使农村除承包地之外的集体资产成为计划经济时代残存的最后一块“大锅饭”领地。如何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打破这个“大锅饭”,让集体资产迸发活力,具有市场精神,安徽旌德县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旌德县位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总面积904.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辖9镇1乡,61个行政村,7个社区。2003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前有123个村,1267个组,调整后有68个村(居),1165个组,目前村组资产合计2.32亿元,其中有经营性资产的村55个。一年来,他们针对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能不明、管理不当而导致的资源闲置、滋生腐败、引发民怨等问题,通过“重构产权、创新经营、激发活力”的制度设计,彻底攻取了村集体经济“大锅饭”这块领地。

一、重构产权

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在2—50人之间。如果按村民或者户数入股成立集体资产有限公司,一村内庞大的股东数设定将违背《公司法》。旌德县的具体做法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分发股权,量化到个人。再以自然村或村民组为单位成立专业合作社,村民以量化到人的股权出资,成为合作社股东,合作社成为村民实现股权的法人主体,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股权终身不变的管理方式。依照《公司法》各个合作社作为股东共同发起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母公司。为防止走过去“大锅饭”的老路,县里要求母公司不得独立经营,只能以拥有的集体资产入股成立子公司,由子公司独立经营,且母公司只能参股,不得控股,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运营。母公司作为集体产权承载主体,具体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征。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按市场规律独立运营,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法则。这一制度设计灵活运用了《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充分体现了“股份+合作”,且完全符合现有法律,既没“抢跑”,也不“越位”,是公有制背景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的直接体现,它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财产权与收益权分离,“运动员”与“裁判员”分离,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与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得以高度统一。

目前,全国各地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公司法要求登记股民,其余村民作为附加,但一旦出现风险,法律保护不了附加者。二是靠省一级出台地方政策明确主体地位,如上海、浙江,这只是“地方粮票”。旌德的做法既合理规避了公司法,也不需要“地方粮票”,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且化繁为简,操作方便,易于复制,具有普适性,极具推广价值。

二、创新经营

旌德县以公司制为基础,创新出“母公司+子公司”的双层结构经营模式。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母公司,通过招商、吸收能人、扶持双创等方式,引进民营主体,由母公司和民营资本共同注册成立子公司。为了保障集体稳定收益,母公司与子公司签订收益分成协议,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 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这样既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了保障,又使乡村创业创新有了支撑平台,更使资源开发有本可依,充满活力。如旌德县三溪镇三溪社区,体现了当前旌德县产权改革的多种经营模式。三溪社区以清产核资后的所有集体资产确股到人后,同步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再以合作社为股东,成立旌德三圆生态农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三圆公司以母公司的身份裂变子公司:一是以道路等基础设施使用权入股,由自然人控股成立生态农业公司,流转村民闲置旱地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公司每年上交村集体至少3万元;二是引入自然人入股,村集体以原有保洁设施等固定资产或者资金入股,共同成立物业管理等公司,每年上交给村集体固定收益;三是以一定年限的林地使用权入股,引进外地企业,三年后村集体保底收入每年递增。

对于无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村,旌德县设立了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为集体经济空白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注入“源头活水”。例如俞村镇桥埠村以县扶持基金30万元作为入股基金引进客商共建加油站,客商无需贷款,无需求人即获得了经营资金,项目一拍即合,村集体每年获得的保底收益是出资额的20%。2014年,全县68个村中空白村28个,占41.2%,收入0-2万元的25个,两项合计年收入2万以下的53个,占77.9%。经过一年努力,集体经济空白村只剩下8个,占11.76%,68个村中目前已有55个拥有经营性收入,占80.88%(城区5个社区因有征地补偿收入,不属于空白村,也不计入经营性收入)。

三、激发活力

一是激活了创业激情。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后,产权变得明晰。政府、村集体、村民、本地能人或者外来投资者利益联动,各方责任感、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升。县政府设立的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为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双创、监管子公司运营等为农村创业搭起平台并“保驾护航”;而村民、本地能人、外来投资者则成为推动农村创业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各路人才纷纷流向乡村寻找商机。截至2016年6月,据6个乡镇调查,已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46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79位。

二是激活了农村闲散资源。将外出打工者的闲置民居改造、升级为“三化”(企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民宿,融入旅游产业链条,使“老鼠住的房子”成了“老板住的别墅”。把废弃校舍或废弃村部开发成工厂车间或旅店,资产保值增值立现。目前,三溪镇路西村总共开发了36家民宿,方便了游客,富裕了村民。路西村还将一条荒废的宋代古河堤作为旅游资源入股招商引资,变“闲”为“宝”,集体收益立增。用县委书记周密的话说:旌德县“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正遇上产权改革的制度活力。旅游的兴旺使得当地妇女、老人等闲散劳动力及村民的闲散时间得以开发利用,如通过打扫卫生、保持村容与民宿整洁为游客提供卫生服务,通过为游客讲解当地民俗风情、山川路线提供导游服务,通过发展农家散养畜禽、农产品加工等为游客提供购物服务,使“闲人”和“闲时”都产生价值,社会活力及经济效益大增。

三是激活了各类村级组织。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里挂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有限公司四块牌子。村里稳定的收益不仅使各项工作经费、干部报酬有了保障,而且道路、卫生、水电等公益事业经费也有了进项,干部不再为钱发愁,也不需要再为集体资产经营到处穷忙,各司其职抓工作的积极性空前提高。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为维护基层政权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是激活了村民民主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三溪镇三溪社区在讨论林地入股的村小组会议时,从26户村民家庭很快邀请到21人参加讨论,当场选出了合作社理事长,村民民主意识得到了锻炼;而将村民变股民,参与经营管理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本身就是对村民市场主体意识的一种提升。

旌德县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为中西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攻取计划经济时代残存的农村最后一块大锅饭领地积累了成功经验。但要全面推开这项工作,我们建议:

1.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公司合法地位。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公司也是经营主体,但目前,直接登记缺少法律支撑,实践中村民委员会往往代行了权利和职能。应完善公司法,比照“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设立“集体经济有限公司”章节,破除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准入障碍,明确其职能、权利。

2.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党支部、村委会等关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了村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村民委员会自治法》明确了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以及二者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但集体经济组织同党组织、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关系没有规定。因此,建议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定位以及其同党组织、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关系予以明确。

3.彻底推进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目前村集体经济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行政村层面,二是原来未合并前的老行政村层面(现在行政村多由原几个行政村合并),三是村民组层面。当下全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只要求在行政村一级开展,其余两个层面尚存在“大锅饭”问题。应一鼓作气,把余下两层的产权改革进行到底,不给“大锅饭”留尾巴,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农村彻底推行。

(责编:沈王一、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