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均衡配置资源 确保教育机会均等

——湖南省泸溪县民族教育调研分析

中共湖南省湘西州委党校 龙延平 阙芳菲、姚海英

2016年08月04日16:4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县辖8镇7乡150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7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中学各1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中心完小9所,完小11所,村小89所,教学点48个。在校学生40871人,其中小学生21683人,初中生11442人,普高生5718人,职高生2028人。幼儿园37所,在园(班)学前儿童6282人。在职教职工2969人(农村教师2173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387人(农村教师2013人),小学教师1441人(农村小学教师1200人),初中教师946人(农村初中教师813人)。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强化教育优先,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城乡和校际间教育发展、师资建设、教育质量“三个基本均衡”,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最快乐的人是师生”的“三最目标”,打造了“泸溪民族教育”特色品牌。2004年荣获“湖南省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2006年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荣获“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2011年荣获“推进教育强州先进县”。湖南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近年连续推介该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高中教育质量同步提升,连续九年高考应届生本科上线万人比居湘西州第一。教育管理不断加强,教育目标管理连续八年荣获湘西州一等奖。2012年荣获“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建设工作先进县”,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试点县”、“全省基础教育发展研究观测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样板县”。

一、政府重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明确提出:“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主题思想,把发展教育作为全县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政策、经费、工作上给予教育最大的支持,全力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1、政策上优先保障。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教育强县的重要措施,建立完善了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一系列制度。①落实“三项措施”,即县财政依法安排教育预算和实行教育预算单列、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依法争取外援。②坚持“四个优先”,即教育工作优先部署、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项目优先建设、教育经费优先安排。③制定“五项制度”,即教育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党政领导定期议教制、党政领导和部门联系学校制、“控辍保学”工作专项评议制。④完善“六项机制”,即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优秀教师重奖机制、教育安全责任机制、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教育发展环境优化机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确保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提高了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为教师一心扑在教育上提供了政策措施保障

2、经费上优先落实。该县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坚持义务教育经费“以县为主”管理,依法足额纳入财政预算,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三个比例”、“两个增长”,各项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到位。在此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100万元教师奖励资金、100万元提高高中教师待遇资金、20万元县级学前带头人特殊津贴,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农村学校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200多万元落实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并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比例。

3、工作上优先安排。县委常委和政府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调研,定期开会研究教育工作,重点解决办学机制、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及住房问题,深入基层,看望慰问一线教师。县人大、县政协定期视察教育,加强农村教师待遇调研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全县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办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均衡配置资源,确保城乡教育机会均等

该县在谋划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立足于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原则,着力构建和谐教育,努力实现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目标。

1.实施“三个倾斜”,促进城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近年来,为保证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待遇提高、数量充足、质量提升,该县从三个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着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

一是经济待遇上倾斜。该县坚持教师工资优先发放、教师政策性福利待遇优先落实、教师培训奖励经费优先保障的“三优先”政策,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教师工资待遇。2005年起,为全县教师发放了13个月补助工资,2007年-2009年底为全县每位教师发放了1000元奖金,2010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教师绩效工资提高到19140元,比本县公务员津补贴18000元高出1140元。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后,县财政从2010年起安排资金3213万元,全额保障了639名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为了鼓励教师到农村任教,该县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2009年,农村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300元。2010年,在上年基础上翻一翻,农村村片小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农村中心完小、农村初中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200元。2011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翻,农村村片小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农村中心完小、农村初中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绩效工资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设立农教补贴,农村村片小教师每人每月200元,农村初中、农村中心完小教师每人每月100元。这样,农村片村小教师、农村中心完小和农村初中教师每人每月工资分别比城镇教师多1400元、500元。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的激励作用,该县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发放办法。在考核发放中,坚持“五项发放原则”,即坚持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在岗享受、不在岗不享受”的原则,坚持“照顾边远、拉开档次”的原则。根据农村教师德、能、勤、绩、艰苦程度等,结合每学期期末全面综合考核结果,分上、下半年拉开档次发放,真正做到了“三个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充分发挥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及农村教师岗位津贴的效益。这项政策的出台,有力的遏制了教师逆向流动,较好地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二是政治待遇上倾斜。评优评奖、职务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在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时,将80%的指标投放到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务晋升指标直接分配到乡镇,分解到学校,农村指标高于城区学校。每年都有300多名坚守岗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农村教师,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在2010年5月召开的“县委推进教育强县会议”上,隆重表彰的42名教师中,农村教师就达32人,颁发了10000元、5000元重奖,在省、州引起轰动。2011年9月10日,在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表彰会上,该县拿出120万元重奖教育功臣,在受表彰的131名优秀教师中,农村教师达102人,受表彰的教师获得的个人最高奖励达5万元。其奖励力度之大,资金之高,开创了湘西州先河,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12年教师节当天,县财政拨款100万元,表彰优秀教师129人,其中农村教师达98人。

三是调配机制上倾斜。主要推行“四制度一模式两活动”:建立中小学教师定岗招聘录用制度。该县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公开定校、定岗招聘,并按照全县中小学校教师的学科、学历、年龄、性别等结构进行均衡调配,重点向村片小倾斜。实施职务晋升倾斜制度。从2005年起,教师中、高级职务晋升指标直接分配到乡镇,分解到学校,农村教师职务晋升的比率和机会超过了城区学校。严格执行“三项规定”:城镇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参评特级教师和县级以上优秀教师,须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中学、小学提拔学校中层干部、校长必须有在农村学校、农村村片小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小学教师职称晋升,评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省、州、县学科带头人,必须有在村片小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以此鼓励青年教师去村小任教。建立定期服务制度。每位乡镇中心完小的教师都要到本乡镇的村片小锻炼一年,全县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年。建立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制度。每学期选派10-20名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跟班学习,每年选派3-5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名校挂职学习。建立乡镇艺体教师无校籍制度。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实行走教制。推行“城乡换岗”模式。城区学校教师和乡镇学校教师按10%比例,中心完小教师和片村小教师按30%比例,以一学期或一个月为时间单位,互换工作岗位,结成伙伴关系,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州县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以“送教下乡”的方式,分片区对全县中小学校教师进行全员轮训,每学期4次。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从2009年起,该县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五项活动”:即“爱岗敬业、幸福从教”师德教育活动、“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学生”为主题的“三满意”教育活动、“责任教育”活动、“炼三度、修三心、过三关”和“树三品、献三爱、创三优”为主要内容的“三三教育”活动、“强师德、提师智、练师能”的“三师教育”活动,着力增强了教师的为人之德、治学之德、从业之德。

2、实施“八大工程”,促进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

该县主要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校安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城区学校扩容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村片小提质改造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共投入教育建设资金1.6772亿元,建筑面积12.559万平方米,装备远程教育点159个,全县中心完小以上的学校达到了合格学校建设标准,80%以上的中心完小有了塑胶跑道,50%以上的中心完小实现了“班班通”。

一是实施农村教师公转房、周转房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从2006年起,按照“政府统筹、个人垫资、产权公有、以息抵租、周转使用”的原则,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转住房建设工程,至2009年共计投入资金1564万元,建设公转住房350套,建筑面积22728平方米,教师(含家属)入住873人。从2010年起,该县将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行“统一立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质量监管”的“五统一”管理办法,规划在全县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1500套,建筑面积达75000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力争五年内实现全县无房教师拥有一套新住房,实现乡村教师住有所居。目前,已建成教师住房1348套,建筑面积6.739万多平方米,确保教师每家住房一套。

二是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近年,该县采取“统筹制定工程规划、统筹落实工程专项资金、统筹协调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的“三统筹”方式,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维修、新建教师宿舍等建筑面积共计32780平方米,总投资达3081万元。

三是实施农村村片小提质改造工程。2012年投入资金640万元,对全县100所村片小校舍进行全面大检修,建设项目44个。2013年又投资500万元维修村小27所,建设农村村片小合格学校15所。使县村村有小学,校校无危房,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是实施了城区学校扩容建设工程。为了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2002年在县城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了3000个学位的泸溪一中初中部。2005年在县城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1500个学位的明德小学。2012年计划投资3800万元修建2400个学位的白沙第三小学,该校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城区学校学位紧缺,大班额(指超过45名学生的标准,学生多达70、80个人)现象严重等问题,该县在三个方面上下足了功夫。狠抓城区学校建设。2002年投资2400余万元,在县城白沙修建了3000个学位的泸溪一中初中部(现名白沙中学);2005年投资1000余万元,在县城白沙修建了1500个学位的明德小学。为了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和聋哑儿童的就学问题,2012年计划投资3800万元,新建泸溪县思源试验学校(白沙第三小学),建设学位1800个,其中初中学位800个,小学学位980个,特殊学生学位20个,目前该校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同时,规划在白沙镇刘家滩新建一所初级中学,办学规模大约3000个学位,并加大一中、二中、五中三校的新、改、扩建及教学、生活设施添置工程,不断提高城区学校的学位数和办学质量,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狠抓对口援助工程。与株洲市结成帮扶对子,争取株洲市在县一中无偿援助了两栋教学楼,添设了1000多个学位。2012年10月11日,株洲市主要党政领导深入该县一中考察对口援助工作,并当场援助了200万元的教育帮扶资金,用于一中的学位建设。考察过程中,时任株洲市委书记、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君文表态,株洲市将在200万元的基础上,再援助1000万元,支持该县教育发展,其中600万元用于修建白沙第三小学教学楼,400万元用于修建一中操场。目前,这两项工程均已动工。

五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投资3790万元,建设项目校33所,实施土建项目74个,完成建筑面积59130平方米,解决了2万多个学位,近1万名村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中心完小就读,解决了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走读、初中学位不足、贫困学生入学难等问题,有效的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就读压力。

近年来该县着力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等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极大地优化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均等教育喜结硕果

一是农村教师更加安心。目前,村片小工作的教师绝大多数工作安心,95%的老师表示愿意在村片小工作到退休为止,甚至有些在县城的老师都乐于流动到乡镇、村任教。

二是农村教师精神面貌变爽朗。由于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在村片小任教的教师待遇有显著提高,他们不用再考虑去田间地头劳作或谋求第二职业来缓解生活压力。村片小教师着装整洁,气质高雅,再也不是以前的“农民”形象了,当地群众羡慕乡村教师,更加关心和支持教学工作,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村小教师纷纷表示:一定要将自己的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一辈子扎根村小,做一名快乐、幸福的乡村教师。

三是教师更愿意到村片小任教。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后,农村片小比中心完小教师津贴要高、乡镇比城区学校教师津贴要高,一些城区学校、乡镇学校主动申请到乡镇学校和村小工作。2010年秋季,浦市中心完小、浦市实验小学有46位教师申请到片村小工作,占两校教师总数的43.8%。2011年春季以来,在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问卷调查中,浦市中心完小85位教师全部愿意到农村片村小任教,片村小教师都不愿意到中心完小任教;长坪学区马王溪村小缺2名教师,长坪中心校有8位教师报名愿去;潭溪、合水、永兴场、小章、石榴坪等乡镇只要村片小缺教师,就会有中心完小的教师争着去任教;梁家潭中心完小副校长李银生,主动申请并下到芭蕉坪村小任教;浦市中学的刘克诚老师主动申请到偏远的石榴坪乡兰村村小任教;武溪小学张九菊老师连续四年主动要求到苗族聚居区梁家潭乡芭蕉坪村小任教。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县城教师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有265位教师自愿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出现了城镇学校教师纷纷到农村任教的喜人局面,致使原聘请的代课教师全部辞退。

四是农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园办学条件的大力改善,教师经济、政治待遇的不断提高,调动了全县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稳定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达岚中心完小决定抽调骨干教师到条件最为艰苦的村片小任教,消息一经公布就有26位教师踊跃报名,学校最后决定抽毛计划等5位青年骨干老师到岩屋口等3所村小支教。5位老师到村片小后,工作脚踏实地,带动其他教师努力提高学校教学整体质量。2012年期末质量测试,他们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大幅提高,深得当地村民和同事的好评。长坪中心完小从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教师业务素质等对村片小及教师进行评价,村片小质量逐步提升,和中心学校差距缩小,在2011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中,中塘村小、毛茂田村小、白头溪村小的教学成绩名列全学区前茅。据县教育局基教股的质量监测,目前该县村片小与农村中小完小、农村中心完小与城区小学、农村初中与城区初中的差距越来越小。

五是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稳步提高。随着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普遍高涨,农村村片小教育管理的逐步规范,该县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稳步提高。全县小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100%、81.42%,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为0.22%、2.97%;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比例达到99.3%,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92.47%。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88.54%,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全县人口的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泸溪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六是高考质量显著提高。高考质量持续攀升,泸溪县连续九年高考应届生本科上线万人比居湘西州第一。2010年全县高考报名1579人,本科上线935人,其中一本上线101人,增长21.69%,二本以上上线404人,增长32.89%,三本以上上线935人,比去年增加216人,增长30.04%。全县600分以上考生44人,王振南同学以679分摘取全州理科状元,李鑫同学以670分勇夺全州理科探花(第三名),两人均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高考报名1634人,本科上线突破1000人大关,其中一本上线133人,增长31.68%,二本以上上线516人,增长27.72%,三本以上上线1062人,增长13.58%,本科参考上线率达68%。全县600分以上考生75人,增长70.45%,黄豆、王奥林、莫艽三位同学囊括自治州理科前三名,黄豆同学还名列全省应届生第一名,应往届全省第二名,三人均被清华大学录取。2012年高考报名1678人,增长2.69%。本科上线1043人,本科参考上线率达67.4%,其中一本上线200人,增长50.38%,二本以上上线537人,增长4.07%,5名考生档分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其中文科3人,理科2人;全州文理科前15名中我县有8人(文科3人,理科5人),有2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四、结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深处大山的泸溪县,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先行先试的吃螃蟹精神,探索了民族教育机会均等的宝贵经验,并赢得了社会各界、上级各部门、各级政府领导肯定与赞誉,值得推介以让大家共享。当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困难的、长期的、动态的、不断提升的过程,笔者希望各界有志之士,进一步探索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途径,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为民族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案例提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