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拓展领域 拓展地域 实现网格化管理新优化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张国祥、杨成珍、高青

2016年08月04日16:3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一、案例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城市社会管理也在经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结构性转换。城市化和城区的快速发展为管理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繁杂的城市日常事务及突发公共事件均要求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网格化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这种大格局下,网格化管理顺势而生。

2004年,北京市以东城区为试点创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网格管理法,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2005年,上海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试点。2006年,朝阳区全面实行网格化城市管理,并率先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实行。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201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出台。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形成了若干典型样本。样本之一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本三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社会管理新体系;样本之二是河南漯河“一格四员”运作模式;样本之三是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4+6”运作模式;样本之四是山西长治“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并不是宜昌市首创,但宜昌把网格化和信息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国开了先河。2012年以来,宜昌市网格化管理开始了拓展。

二、主要做法

2012年以来,宜昌市网格化管理拓展的基本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领域拓展,一个是地域拓展。

网格化管理领域拓展主要做法是:

1、实施“法务网格工程”。“法务网格工程”主要是由司法行政干部、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就近原则,定点定人定向负责法律服务工作。其主要目标是延伸司法行政工作服务体系,构建无事开展法制宣传、有事提供法律服务、有困难提供法律援助、有问题进行纠纷调解、有特殊人群依法服务管理的法务工作新体系;其主要任务为“4353”,即法务“四进网格”(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法制宣传进网格),建立“三级平台”(法务指导中心、法务工作站、法务工作网格)组织体系,建立法务工作“五支队伍”(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专业人员、法制宣传员、特殊人群关照员、法律援助协办员),建立法务工作“三项机制”(法务诉求快速反应机制、“三级平台”管理机制、法务信息综合支撑机制),建立法务指导中心月例会制度、法务工作站“周碰头”工作制度和法务联络员“日排查、即处理”制度,把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三大职能整体延伸到社区网格(农村中心户),面向基层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开展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司法行政工作,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我身边”。 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建立法务指导中心109个、法务工作站1601个、法务网格11757个,明确法务联络员11757人,组织法务工作者39043名,实现了“法务网格”城乡全覆盖。

2、建立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有10多亿条信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对人口基础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 在1:500的电子地图上直观地展示“人、 房、物”等各类基础信息和城市部件,具有自动统计、分类查询、实时监控等功能。信息系统设置了城区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清真“三食”网点、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等专题。少数民族人口信息来源于经社区网格员采集并与全国户政信息比对后的全市人口基础信息系统,信息真实有效,即时更新。根据宜昌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网格化管理的目标任务、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由人社、卫生、司法、公安14个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性质。服务、服从于民族宗教网格化管理工作,及时提供信息,主动加强管理,为推动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制度保证。

3、实施“网格促廉”工程。中共宜昌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网格促廉”工程,推进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的意见》。宜昌市城区按照“一网格一党小组一廉情监督员”的模式,建立网格党小组,聘请网格廉情监督员。具体做法:一是实行网格廉情监督预警,构建社区党员干部监管新机制。明确网格管理员担任网格廉情预警信息直报员,重点收集、反映涉及网格内党员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干部的廉情预警信息,形成“街道纪工委—社区纪检小组—网格廉情监督员(信息直报员)”的廉情信息监督反馈系统。按居住地划分,将党员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位到相应的网格,将其单位、职务、家庭成员状况等资料,录入“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社区与驻网格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共建责任书,把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纳入网格预警监督范畴,加强对其“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从而消除监督“盲点”。网格廉情监督员和信息直报员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情况,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上报社区纪检小组和街道纪工委,街道、社区两级进行廉情分析研判后,根据不同情况,以不同方式及时示警预警。二是拓展网格宣教阵地,打造廉荣贪耻的精神家园。在现有的“一网格团队一宣传员”的基础上,组织社区在职党员、机关干部和热心文体活动的群众等人力资源,建立廉政文化宣传骨干队伍,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按照有廉政文化景观、有廉政文化宣传栏、有群众性廉政文化活动队伍等要求,全市共建成87个市级网格廉政文化示范点。利用网格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廉政文化进网格、进家庭。整合网格组团优势,以网格走访“进门入户”宣讲等形式,向网格内群众送廉政宣传资料和书籍;以网格会谈、楼栋会谈等形式,宣讲反腐倡廉形势和政策法规;挖掘、宣讲社区中的先进典型,并利用社区道德点评台开展勤廉兼优人物点评,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三是创新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社区民主管理。主要是探索民主议事会进网格制度,完善“网格户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从而听取网格居民的意见,让群众与街道、社区干部面对面地互动交流,做到决策公开、监督前移;全市135个社区全部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覆盖面达到100%。四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建立以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网格负责人等为核心,片区民警、楼道组长、社区医生、志愿者等为协同力量的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医疗服务、信息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努力实现网格服务团队联系服务社区居民的全覆盖、经常化。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市(区)直部门、街道领导与社区、网格包干联系制度,由县级领导牵头,市(区)直部门“包片”,定期走访服务,着力解决社区群众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4、建设宜昌市总工会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网络平台。2013年9月13日,宜昌市总工会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信息系统、职工服务系统、劳动争议调处系统和职工在线服务平台等“三个系统、一个平台”投入试运行,工会工作和服务触角延伸到城区1203个网格。其具体做法:一是“比对式”对接,创新信息综合支撑体系。它对接全市公安、人社、民政、房管、工商、税务等基础信息系统,推进与工会基础信息的关联比对、地理位置网格分布、动态信息及时采集,基本实现了工会基础信息与社会公共信息的“关联比对、综合集成、专业利用、交换共享”,为职工信息全掌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服务职工群众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支撑。二是“扁平式”联动,创新职工矛盾化解体系。宜昌市总工会将全市职工劳动争议诉求来源分为六类,即职工来访、职工来信、12315维权热线职工来电、职工在线服务平台申请、宜昌市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转办。各级工会工作人员在接待职工劳动争议诉求的同时,将相关诉求信息录入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网络平台系统统一分派、处理。将各级工会职工服中心主任作为劳动争议调处案件的审核、分派负责人,负责确认案件的紧急程度(分紧急、较急、一般三类)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后直接分派给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负责对处理进程的协调、跟进、结果审核和投诉监督。平台系统中设置了短信提示、在线查询、亮灯提示(绿灯、黄灯、红灯)、痕迹管理、回复评价程序,确保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工会组织无法解决的矛盾,由网络中心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对接或转办,实现职工劳动争议调处联动化解。三是“一站式”服务,创新职工服务运行体系。职工在线服务平台将问题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家政服务、三峡职工服务卡、劳模服务、法律援助等7项职工服务内容和困难职工申请、生活救助申请、意外灾害援助申请、医疗救助申请、金秋助学申请等5项困难帮扶内容同时置于职工在线服务平台,职工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相关服务需求和申请,职工申请信息可在10秒钟内同步到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平台系统,由专人对信息进行处理。平台系统对可以立即办理的服务内容进行即时信息配置和服务对接,并提供明确的办理“路线图”和限时服务承诺;对于需要相关部门联动办理的服务内容,启动联动机制;对于存“不会办理”等实际困难的职工,由网络平台统一调度,“一杆子插到底”,实施“点对点”服务。四是“网格化建会”,创新社区工会组织体系。它把工会建在网格、在网格中开展服务,解决了小微企业建会难、管理难、服务难问题,实现了社区工会组织的无缝覆盖。

网格化管理地域拓展主要做法是:

1、扩大城市(镇)网格化管理覆盖面。宜昌城区网格由2011年的1110个扩大到2013年的1203个。2012年,又把各县市城关镇54个社区划分为628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宜昌市在城市社区网格管理拓展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信息共享、部门联动;两网对接、专群结合;统一指挥、扁平管理;痕迹管理、客观评价;制度跟进、机制创新。

2、统筹城乡,试点农村网格化管理。宜昌市在宜都、夷陵等地试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初步搭建起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宜都为例:首先,一张专网运行,推动农村网络“全覆盖”;一个平台管总,推动信息系统“全覆盖”;一站服务到户,推动信息终端“全覆盖”。初步形成“网有服务站、格有服务员、户有对接点”的“三点一线”信息化服务管理格局。第二,“三化并进”探索运行机制:以组织网格化为基础,以自治规范化为动力,以服务综合化为核心。2012年以来,试点村项目征地拆迁数量是前几年3倍,但无群体上访、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据初步统计,试点村仅农资直购化肥一项,每年就可节省30余万元,相当于村民人均增收160元以上。第三,“四务联动”整合信息资源:推行电子村务,集成电子学务,拓展电子商务,优化电子服务。“四务联动”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出门难、办事难、买卖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再以夷陵区为例:该区80%的面积是农村、80%的人口是农民。面对“小城区、大农村”的区情,该区探索出“一二五”管理模式,即树立民生为本的一个理念,通过自治与服务两大路径,推行管理网格化、自治多元化、服务综合化、防范立体化、支撑信息化“五化联动”,实现了城乡网格化管理、社会组织、便民服务、立体化防范和信息化网络全覆盖。该区按照“小组定界、规模适度、方便服务、总体平衡、人居百户、入户三天”的标准,共划分网格1367个。成立区网格监管中心,在乡镇设立网格管理分中心,在村设立管理站。并整合基层力量,设立乡镇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村设立综治维稳(群众工作)站和便民服务站,“三中心三站”构成网格化管理的三大平台。按照“基层干部+网格中心户+志愿者”模式组建三支网格队伍,共选举产生网格中心户1367名,招募农村志愿者2000多名。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大需求,将服务的触角前移到网格、到家庭,力促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采取“村级受理、网上办理、全程代理、权力授理、审监分离”的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三级网上服务。该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将综治维稳、公共安全及自然灾害防范关口前移到网格、到农户,源头掌控信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现场。该区175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村村通,将网上行政审批延伸到乡、村两级服务站。现行的185项区级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管理事项中的120项纳入网上审批范围,让群众办事不出村。

三、主要成效

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的拓展,使管理对象底数清楚了,群众诉求的渠道通畅了,部门反应处置速度加快了,综合协调效率提高了,监管责任落实了。它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两个周期”的服务诉求,及时化解了一大批现实社会矛盾,实现了社会管理从条块分治向整体联动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传统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转变,从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

“法务网格工程”打造了“零距离”满足人民群众法务需求、“近距离”防范重新犯罪、“第一时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坚实平台,初步建立了以法务网格为基础的司法行政工作新体系,探索出了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的新路径,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由层级式管理向扁平化网格化管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由孤军奋战到联合作战三大转变。2013年,湖北省在全省城镇社区全面推广“法务网格工程”。

利用网格化管理,宜昌实现了全市少数民族情况全掌握。网格员对网格内的少数民族群众都进行了走访,做到平时有人访、信息有人报、困难有人帮;利用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区清真“三食”网点进行了准确定位,做到整体布局、从业人员全摸清,经营状况、人员动态全掌握。

实施“网格促廉”工程,实现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对接,形成了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格局。

总工会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其成效一是使工会基础信息更准确。通过与全市基础信息系统的关联比对,将原有困难职工的固定信息采集变为动态信息,全市人口基层信息的及时变化将实时反映到系统平台。二是使服务职工群众更快捷。它改变了以往职工服务只能由职工到各级工会系统申请的状况,增加了职工寻求工会服务的途径,使得职工网上就能完成服务申请和困难帮扶申请。三是实现了干部作风大转变。平台系统内置的短信提醒、在线查询、亮灯提示、痕迹管理系统,对工会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提出了硬性要求,改变了以往工作“上下推,部门拖”的问题,增强了各级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

拓展城市(镇)网格化管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了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完善了人口基础信息系统、房物基础信息系统,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试点农村网格化管理,将信息平台建设与长效服务管理相结合,解决推动主体单一、综合效率低下的问题,建立起农村信息化长效机制,形成了党组织统领、村委会主导、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村务管理服务格局,基本做到了村情民情全摸清、突出矛盾全化解、公共服务全方位,实现了村内和谐。

四、分析与启示

网格化管理的拓展,它是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基层社会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基层社会服务管理领域的一场变革,社会控制与社区自治的结合点。

网格化管理的拓展,它是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全面推进以网格为基础的整个社会管理服务信息数字化,建设“数字网格”和“电子地图”,构建地域统一、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它为相关各方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推进服务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奠定了坚实的信息支撑。宜昌市原来只是建立了一些数字信息,主要是工作信息,现在就是在建立一个数字社会,在数字社会上进行管理,并注意和现在的国家标准或国家数字管理标相准融。然后,用网格管理员对现实社会进行管理,这是社会管理科学化。

网格化管理的拓展,它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首先,它是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网格化管理的拓展是在地方党委领导下进行的,“法务网格工程”、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等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工会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主动融入网格化管理,是社会参与的重要标志。网格化管理领域和地域的拓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网格化管理既是一种依法治理,又是一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顺应了社会信息化的历史潮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第二,它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的创新。它推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由传统的“单位体制”向属地化、社会化的现代社区体制转变,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作用。它构建了一套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机制(如推行“扁平化”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机制,探索建立“信访代理”服务机制,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等等)。

网格化管理的拓展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1、党政合力共同拓展网格化管理领域,工会发力填补社会协同短板,城乡一体扩大网格化管理空间,这是宜昌市拓展网格化管理的基本经验,应当发场光大。

2、拓展网格化管理,要紧紧围绕社会治理中难点、热点和源头性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持之以恒、深入系统有序地推进,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体制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

3、网格化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完善社会治理,为民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前者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生命冲动,后者是人们的幸福保障。

4、宜昌市的网格化管理是湖北省乃至全中国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其网格化管理的拓展,表明网格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可以继续向纵深发展,有助于我们探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拓展的相关问题,对创新社会治理也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5、从总体上说,网格化管理尚处于初创阶段,网格化管理的拓展有一个逐步探求真谛、摸索规律的过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工业化中后期社会发育水平还不够高,人们对网格化管理还有不同认识,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因此,网格化管理的拓展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来解决。(案例提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