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春风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中共四川省宜宾市委党校 兰亚宾 陈林 吕健 丁文朋

2016年08月04日14:2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一、案例背景

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俗名猫咡湾,地处筠连县城东北,距县城约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200亩,石漠化面积占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有农户203户,常住人口864人,党员19名。

2004年以前,春风村一直都是贫穷落后的象征。没有一条能通车的公路,没有一项叫得响的产业,没有几家算得上小康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由于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干旱缺水,春风村种植的粮食产量低、品质差,很多人家每天只能吃两顿饭,缺水缺粮成为当时的最大生活难题。村民都住破草房。“猫咡湾石头多,小的小块块,大的大砣砣,山穷人更穷,水洗光坡坡。”一首民谣《石头歌》,形象地再现了春风村的险恶地形和穷困面貌。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在的春风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水、电、路、沼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建成通村旅游环线路15公里,便民路12公里;建成沼气池136口,普及率达72%;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2013年,全村李子产值200万元,花卉产值200万元,茶叶产值560万元,旅游第三产业收入52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100元,“猫咡湾石头多,奈何愚公多;这块石头垒梯田,那块石头桥上搁;这块石头筑大坝哟,那块石头长出金砣砣。”经过村民改编的民谣《新石头歌》,真实地反映了如今春风村的富裕小康和文明风尚。春风村的事迹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从2004年的“穷山沟”,到2013年的“聚宝盆”,春风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借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总结评价,“春风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

二、主要做法

(一)听取民意,大胆任用带头人

2004年11月,春风村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王家元以95%的得票率当选春风村新一任村主任。一次程序正常的选举,一个代表民意的结果,却让当地乡镇党委陷入了两难境地,当众宣布了得票情况,却没有当场宣布当选结果,因为王家元本不在正式候选人之列。

在上一届村委会任期结束后,腾达镇党委启动了换届选举工作,并开始按照法定程序遴选候选人。在腾达镇党委最后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单里,蒋××是带有组织意图的候选人,而刘××是差额候选人,王家元没有进入组织和上级领导的视野。经过村民推选、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等三个途径,确定了八个初步候选人,王家元也并不在这八个初步候选人之列。

选举投票结果统计出来以后,镇党委正式成立了选举调查小组,对此次选举的程序和民意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证实,此次选举程序合法、符合民意,在调查的过程中,多数群众认为王家元精明能干,生意打理的有条不紊,是一个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好手。而作为带有组织意图的正式候选人的××,虽然人年轻,当时只有41岁,又有能力、有文化,但在担任村主任期间工作作风霸道,工作方式方法不得当,导致干群关系、群众基础一直不好,在此次选举中失去了民意,520张选票,95%的选民支持王家元,仅有不到5%的选民支持原定候选人蒋××。调查小组将调查结果上报镇党委后,镇党委马上宣布王家元当选新一任村主任,中间仅间隔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样的选举结果,让王家元本人也很惊讶。因为当时王家元并不在场、也不知情,更没有表达过参选的意愿。

王家元初中毕业后,15岁便随筠连商人走南闯北、外出经商,从1985年到2003年,走遍了陕西、山东、山西、北京等地。早在1997年,王家元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县城购置了一套住房,还攒下了不少积蓄。在当时的春风村,算得上是吃喝不愁的富裕户。1997年,同样在外地经商的哥哥王中元在生意正红火的时候毅然回到村里,担任春风村村主任,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挑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2000年,王中元在一次协助腾达镇派出所抓捕一名歹徒的任务中,被歹徒刺中,不幸牺牲。2003年,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王家元回到村里,接管了哥哥王中元在筠连县的部分生意。

就这样,王家元“飞票”当选了春风村的村主任,时年38岁。

(二)全力支持,精心培养带头人

2004年11月,王家元当选为春风村村主任,2006年7月,全票通过发展王家元为预备党员,2007年7月,转为正式党员,2007年11月,全票当选春风村党支部书记。从普通群众到普通党员,从“飞票”当选的村主任到全票当选的村支部书记,这期间少不了王家元带领全村村民致富脱贫的公心、努力和成效,但更得益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和时任村支部书记的支持和培养。

就任村主任后,关于春风村如何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王家元有一整套的新思路和新想法。但当时的村支部书记王××,由于年龄较大,思想相对较为保守,缺乏闯劲和干劲,抱着“无过便是功”的心态,只是保证春风村不出事,但不能带领春风村大发展。新任村主任王家元的很多想法得不到村支部书记王××的支持,都被搁浅,无法落实。当地乡镇党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始作王××的工作,提出了“无功便是过”的要求,希望王××全心全力谋发展,但效果不明显。为此,当地腾达镇党委开始考虑为春风村重新选一名村支部书记,由于当时在村里没有合适的人选,随后就决定由时任腾达镇人大主席的郝忠全担任春风村党支部书记,郝忠全曾经在三个乡镇担任过党委副书记,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党务工作经历。郝忠全到任后,腾达镇党委交给其两个任务,一是要全力支持王家元工作,二是要培养王家元入党,并逐渐成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

郝忠全到任后,对王家元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在工作上两个人之间有明确分工,郝忠全作为村支部书记负责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和普通事务的处理,作为村主任的王家元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开拓发展产业上。遇有重大事项,两人商量讨论,决定的结果每次都由王家元向村民宣布,目的就是要在村民中树立王家元的威望和形象。王家元在工作的过程中,渐渐自觉产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想法,但此前一直在外经商的王家元,对党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不十分了解,村支部书记郝忠全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帮助王家元,并为其讲解党的一些基本历史、入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等,帮助王家元在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上逐渐提高。有很多时候,郝忠全就住在王家元家,两人常常交心谈心,从傍晚到星星满天。最后,经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的积极培训,王家元于2006年7月被正式发展为预备党员,2007年11月,全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

(三)科学发展,快速改变旧面貌

2004年11月,刚被选为春风村村主任的王家元,一上任就召开村民大会,并公开了村委的目标:三年之内打通连接全村三个组的7.8公里长、4.5米宽的环形路。修路的决议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但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既没有政策支持,也没有资金扶助,只有精神鼓励。经过与村民代表的多次讨论,春风村很快形成了集资和用地方案,村民人均出资200元,党员、干部、民兵带头,每户每天出工一人。当时,王家元在经营一家采石场,修路所需的所有砂石料全部由王家元免费供应。经过全村人的努力,在2005年1月,完成修通了2.5公里的碎石路。2006年,全市农村公路现场会在春风村召开,王家元借着这个大好机会,再次带领村民掀起了修路高潮。到2006年底,打通了2.8公里的断头路。至此,春风村7.8公里环形碎石路全面贯通。2007年,王家元再次动员全体村民,捐资20万元修整夯实了全村7.8公里环形路路基。并因此获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划拨的250万元的专项修路基金,几个月时间里,就全铺成了贯穿全村的7.8公里的水泥路。

2001年,春风村就开始大范围种植李子,但由于在销售的过程中李子种植户相互杀价,使得李子的收购价格一路下跌,村民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甚至连成本也无法收回。面对这种情况,2005年,王家元带领村委讨论决定成立李子协会,由协会与收购商签订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并对全村的李子进行统一包装,实现了全村李子产业的科学生产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在筠连县工商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春风村注册了“猫咡湾”李子商标。2006年,王家元带领春风村开始筹办首届李花节,数万名游客的到来使得当时的春风村名声大噪。在举办李花节的过程中,王家元看到了新的商机,开始在全村发展农家乐。就这样,春风村由传统的李子种植,逐渐发展起包括乡村观光、假日体验、餐饮服务等在内的乡村旅游产业。

春风村共有三个组,中沙和龙塘两个组的土壤条件并不适合发展李子产业,王家元又开始思考如何带领这两个组走上共同富裕之路。2006年4月,来自邻县陈村的三位客人来到春风村,目的是要寻找一片适合发展花卉苗圃的土地。王家元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王家元与村支部书记郝忠全商量好后,便向三人推荐了地处中沙组和龙塘组交界处的废弃茶园。春风村由此破天荒地引进了第一个开发商,也迎来了第一个建立在村里的公司——筠连县佛来仙居园林有限公司。为改善基地的基础条件,村支两委将修建环村公路的方案作了改动,再次组织沿线村民无偿把土地让出来修路。短短一个月,村上组织劳力,修通了花卉苗圃基地两公里的断头路,后来还铺上了水泥路面,并在园区修建了4000米水泥便民路。为解决水源问题,村干部带领村民冒着烈日寻找水源,组织群众专门为花卉基地修建了100立方米的蓄水池8口,安装了2000米的引水管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园林公司快速发展。基地里种植了桂花、茶花、紫薇、红叶李等10多个品种,共10万多株,面积扩大到680亩。同时公司还开发林下“移动圈舍”放养桂花乌骨鸡和开展“林业生态农家旅游”。在发展花卉产业的同时,春风村还从雅安、泸州两地引进 “乌牛早”、“平阳特早”等优质良繁茶苗,在中沙组、龙塘组建起了优质良繁茶基地。

三、主要成效

近年来,春风村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发展之路。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是4年前的三倍,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和谐村。

如今的春风村,站在海拔880米的三角山顶峰向下俯瞰,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中,右边是郁郁葱葱的李子林,左边是青翠欲滴的茶园,中间是繁花似锦的花卉苗木林,好一幅如画的乡村美景!“春观花,夏品果,秋闻香,冬尝凤”,李子、花卉、茶叶“三个一千”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春风人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让春风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2009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春风村视察时,肯定了春风村的做法,评价道:“春风村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地制宜、对接市场、调整产业、共同致富,在石头缝中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刘奇葆还要求:“春风村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是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近年来,春风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生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最美乡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被表彰为全省道德模范,并当选为十八大代表。

2013年,春风村在探索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7个文化阵地、3支队伍、5项活动),被中央文明办总结为“筠连模式”,中宣部《宣传工作》予以刊载全国推广,并入选全国宣传部长培训班教学案例。“735示范工程”作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正在成为各地学习的新榜样。

四、分析与启示

大多数西部农村发展普遍面临着远离城市经济辐射、信息闭塞、资源缺乏、人才流失、组织化程度低等共同困难,能否克服这些困难是西部农村焕发活力的关键。春风村以党建促发展,大雁领头,强化基层组织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民主管理,共同适应市场经济挑战,艰苦奋斗,激发农民群众创业精神,收到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群众是发现人才的真正英雄

2004年11月,身在县城的王家元,在春风村举行了村委换届选举中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飞票”当选。主持选举的镇领导却蒙了,“王家元是谁?长得啥样?能力如何?人品如何?他愿不愿意当这个村主任?”无奈之下只得宣布投票结果后向上级请示。县委及时研究决定,经调查认定整个选举合法。旋即指示腾达镇党委政府宣布选举结果,王家元当选春风村村主任。脱贫愿望十分强烈的数百村民热切地期盼着有一个能带领他们致富的 “带头人”,最初的王家元也确实有些犹豫,小小的“村官”可是一份不轻的责任啊!但一想起乡亲们的渴望和期盼,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中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他走马上任了。没在组织视野范围内的王家元当选,引人思考,固然,组织要认真甄别发现干部,但是,应当承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干部选用过程中,应更多地听取群众意见,使组织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鼎力相助,党委政府支持不遗余力

“飞票”当选村主任的王家元正准备在春风村大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抱负的时候,却受到了来自村里的阻力。和他搭档的村支书年事已高,思想保守,不愿实施王家元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使得王家元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春风村发生的一切被腾达镇驻村干部看在眼里,信息迅速反馈到腾达镇党委政府,党委政府及时研究决定,要大力支持王家元的工作。于是,镇党委派专人与村支书交心谈心,请其主动让贤,由镇党委派驻一名德高望重、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出任村支书。郝书记就任后,在各个方面给与支持。一是信任王家元,支持王家元开展各项工作,王家元的各项改革举措逐步实现。二是在政治上帮助王家元,在工作学习之余,支书时常与王家元谈心,给他讲党的知识、党的历史、党的政策,培养王家元逐步向党组织靠拢,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最终当选春风村支部书记。三是树立王家元威信。

(三)大雁领头,强化基层组织带动作用

春风村的成功经验,首先就是选好配好农村发展带头人。2004年以前,春风村人均收入低下,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外乡姑娘不愿嫁入春风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号召力。春风村能从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很大程度归功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领头人。现任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就是一位很有头脑、远见卓识的基层干部,2004年当选为村主任后,他运用自己勤于思考、勇闯市场的经验和勇气,提出了发展主导产业带动有关产业的思路,很快打开了局面。他带领群众修公路,自己出资5万多元;他带领群众找水源、修水池,身先士卒;他发动群众大栽李树,改良品种,身体力行;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多种产业,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因此,只有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注重把有先富、领富能力并有热心、公心、责任心的能人培养成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和带头人,按照办事公道、群众公认、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要求,从农村能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提高他们主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才能加快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使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一般来说,西部农村地区往往资源贫瘠、区位偏远、交通不便,缺乏农业竞争优势。剖析春风村的发展之路,其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秉赋,善于变资源“劣势”为比较优势。春风村地域内是喀斯特地貌,三分之一被石漠化,土薄石多,资源缺乏。春风村人曾尝试种植雪梨、辣椒等作物,但效益低下。2004年新的两委产生后,通过走访农户、外请专家、班子诸葛亮会等形式,反复研讨主导产业发展,最后把目光聚焦在石缝中的李树。春风村的满山石头不适宜于一般的农作物种植,但岩石较强的聚热功能促使李子糖分聚集,李树根部深深扎根于岩石中,吸收了有机成分,使得李子色美味佳,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这就形成了比较优势。春风村干部群众选择在漫山遍野的石头缝中规模化栽种李子,突出区域特色,做大做强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在此基础上,春风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通行条件,打开“山门”,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进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创建农产品品牌、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农业效益大大提高,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

(五)民主管理,共同适应市场经济挑战

新时期的基层党组织应积极推进工作职能转变,不断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协调功能,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运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手段解决问题。春风村李子产业兴起后,大批农民纷纷种植李子,由于单家单户管理的差异,影响了春风李的市场评价,更为不利的是,果农在销售环节出现了相互杀价、自毁声誉的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形,村支两委及时号召、动员村民组织起来,建立李子协会,以支部牵头、协会组织、公司参与的方式,建立了栽培培训、无公害杀虫、统一销售等制度,保证了李子的高品质,消除了果农恶性竞争,保护了果农的经济利益。春风村人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好处,将组织起来的做法,又应用在农家乐经济和村容管理等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组织起来的做法,聚集了分散经营的力量,团结了人心,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艰苦奋斗,激发农民群众创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解决艰苦地区“三农”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自己双手和聪明才智,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春风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从发展李子到培育茶叶、花卉,从修路到引水、建池、建房,从规范农家乐到举办李花节、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旅游,都是一步步“创”出的结果。实践证明,春风村民富村变,正得力于村支两委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时代精神,以人文精神为支撑,加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上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了一代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构筑了条件艰苦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有力的基石。(案例提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