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 案例研究组

2016年08月02日10:1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其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负面因素,“垃圾围城”困扰着政府和人民。令人欣喜的是,循环经济理念的引进为解决生活垃圾问题提供了途径,让“垃圾”得以升华,成为了一种资源和矿产,让“垃圾行业”得以变革,摈弃了以往“脏、乱、臭”的落后形象,转变成了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2012年12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会议通过的《“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一、案例背景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开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2005年和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启动实施了两批循环经济试点。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其中确定了256个试点园区。2011年和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相继组织批准了两批共30家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根据《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培育100个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申报对象为所有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的园区以及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再制造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始建于2002年,目前,园区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目标的引领下,在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的指引和应用下,形成了自己的垃圾循环经济链条,凝炼出独特的循环经济模式,承担着北京市1/4的垃圾处理任务,成为北京市唯一初具规模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再为首都添制一张环保“名片”, “一种创新填埋气收集工艺在高安屯填埋场异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和全国的示范点,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09年和2011年,园区先后被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科委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履行公众教育功能,向社会宣传和普及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向公众展示科技和循环经济的“神奇力量”,引导青少年和市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循环经济的行动中,成为了推广循环经济的教育阵地。

一直以来,园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同志都先后到园区指导工作,特别是2010年5月13日,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就“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到园区调研,对园区建设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要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朝阳区要起到示范作用”。

园区主要承担着北京市朝阳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自2002年开始建设以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已成为集卫生填埋、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等设施技术为一体,集科研、环保、教育多功能于一身,北京市唯一初具规模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一)园区规划

规划原则: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配套服务项目推进,突出循环经济理念,体现生态园区特色。规划建设13个项目(含子项)。

基础设施类(3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循环利用类(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

配套服务类(3项):科研教育中心、环卫停车场、园区市政综合改造。

(二)已建成项目

高安屯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东部地区的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总占地面积41.64公顷,总容积892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总投资1.5亿元,于2002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配套设施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及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分别于2005年、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2月1日,高安屯卫生填埋场率先在北京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

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北京市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项目总投资8亿多元,占地面积4.6公顷,日处理生活垃圾1600吨,采用日本田熊公司SN型炉排炉技术,是目前亚洲单线处理规模最大的项目。尾气净化系统采用完全燃烧+活性碳吸附、脱硝等工艺,确保尾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项目于2010年7月通过国家环保部环保验收,年处理生活垃圾53.3万吨,余热发电每年可达2.2亿度。

高安屯医疗废物处理厂,是目前北京市唯一一家持有北京市环保局批准的“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也是目前国内设计、建设标准较高的一座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厂,主要处理北京市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项目由北京金州安洁废物处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该项目占地1.58公顷,总投资近8000万元,设计日处理能力30吨,年累计运行时间达7000小时,于2006年3月投入运行。2008年,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全部赛事场馆和奥运村医疗废物清运处置保障任务。2009年,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期间,金州安洁公司承担了北京甲流定点医院及隔离区的医疗废物安全清运处置保障工作。

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项目占地面积2.13公顷,设计日处理能力400吨,工程分二期建设,日处理均为200吨,采用高温发酵生化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菌群加工制成微生物肥料菌剂及生物蛋白饲料,用于有机农业和清洁养殖业,可有效改善土壤。目前,项目在调试期,待整体项目运行后,将有效解决北京市东部区域餐厨垃圾处理问题。

高安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该站于2012年3月试运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占地约14.7亩,投资约2.8亿,总充电容量10080千瓦。可同时为1104块电池充电,单日最大可满足400辆2吨、8吨、16吨环卫车及乘用车现场换电需求,车辆综合换电时间为6-8分钟。

(三)正在建设项目

为了提高园区的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链条,发挥教育基地功能,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生物处理中心、科研环保教育中心、物资回收中心和建筑垃圾处理厂等配套项目正在筹划建设中。

二、主要做法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朝阳区金盏乡南部,园区总面积195.65万平方米,合2935亩。是北京市第一批循环经济园区类试点单位,并已成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实习基地。

(一)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总体情况

自2009年被北京市发改委列为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来,园区始终围绕垃圾处理工作来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链条,创新发展模式,为此,特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以此为依据,开展了规划园区发展战略、建设硬件设施、引进先进技术、聘用高级人才、健全管理制度等工作,着手落实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各项指标。经过几年的实施,一是圆满完成垃圾处理任务,很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二是建立了具有园区特色的垃圾循环经济链条,实现整个园区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三是完成了填埋气发电、餐厨垃圾处理、雨水利用等体现“循环经济”的硬件设施建设任务,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四是启动了其他循环经济项目如厨余垃圾厌氧、建筑垃圾及炉渣资源化利用、科研教育中心的筹划建设工作;五是打造了一支专注于循环经济研究的高端研发队伍,在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上有较大突破;六是通过对外开放活动、借助媒体平台,很好地宣传了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社会认可度上升。

(二) 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园区秉承着“零废弃、零填埋、零污染”的理念,以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建立了低能耗、低排放的物质和能量的内部和外部循环链条。

1.以垃圾为源头的内循环

生活垃圾通过环卫车辆运输到高安屯焚烧厂焚烧发电,产生电力输送到高安屯充电站为环卫车辆充电,产生炉渣到建筑垃圾处理厂生产建筑材料,剩余不可用渣到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填埋;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预处理产生的渣送到焚烧发电厂焚烧;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废物处理厂焚烧垃圾产生炉渣送到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填埋,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所发电用于渗沥液处理车间处理污水用电,产生的余热为园区设施生产生活供暖供热,构成了设施间的无缝式链接。

2.以产品为始端的外循环

焚烧发电产生的电力输送到华北电力网供应北京市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生产出的微生物肥料菌剂用于有机农业,形成了垃圾—有机肥—农业—绿色食品这样一条绿色生态链;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产出的道路建筑原料用于市政道路和建筑物的原材料。

3.围绕循环经济链条所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

水循环。高安屯卫生填埋场550吨的渗沥液处理设施,负责处理填埋场和焚烧厂两个设施产生的污水,采用德国先进的生化加膜处理工艺,系统出水率达到85%以上,其中25%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60%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307-2005)的三级限值。将两个设施的污水合并处理,不仅解决了碳源不足的问题,而且降低了双方运行成本。该系统每天产生100吨中水在园区内循环利用,主要用于绿化、降尘、车辆冲洗。

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中水作为发电系统的冷却水源,每年节省160万吨市政供水资源,有效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园区雨水利用工程,收集降落至高安屯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雨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园区部分绿化用水或生产用水,实现循环利用,一方面减少了渗沥液产生量,每年可节约渗沥液处理费用300万元,另一方面,减少园区自来水和地下水的用水量,在4~10月,每日可节约用水量260m3,每年节约用水量5.25万吨。

电循环。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装机容量30MW,每年发电可达2.2亿,每年节约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是低碳减排样板单位。该厂所发电除解决焚烧厂自身用电外,剩余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再进一步通过电网分配到园区设施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实现了电力资源的大循环。高安屯充电站与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焚烧发电厂,电动环卫车构成循环体系,既实现了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又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

气循环。对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全部进行收集利用,分四期建设了装机容量为4.5MW的沼气发电机组,其中2MW为发电并网项目,剩余2.5MW发电机组所发电量用于供应渗沥液处理车间和部分办公楼用电,年发电量达3900万度,每年可节约1.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9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一个典型案例,园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体现。

热循环。将焚烧发电厂、医疗废物处理厂和沼气发电车间的发电余热通过地下供热管线为园区各单位的办公、生产和生活提供暖气和生活热水,供热面积达8400平米,满足了每日热水所需能量,避免了能源的浪费。统筹和完善园区热力综合利用系统也已纳入了工作计划。

三、主要成效

多年来,园区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尝试,深度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加快循环利用类项目建设,整合内外资源,优化管理模式,将一个功能单一的垃圾处理场蜕变为管理先进、环境优美的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为科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园区主要循环经济特色

1.创造了垃圾处理行业的“四个之最”

一是拥有最先实现膜下作业,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填埋场;二是拥有亚洲单线规模最大的焚烧厂;三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四是处理垃圾种类最多、设施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循环经济类园区。

2.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垃圾”循环经济模式

以垃圾为源头建立的循环链条,建设物质能量循环体系,通过水、电、气、热、渣循环利用将各设施链接起来,通过原料投入和产品生成,形成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将垃圾处理转变为资源、能源再生过程,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减轻资源消耗,降低环境压力。

3.“科技创新”元素在园区模式中得以充分体现

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形式对对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发起了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联合,成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努力使这种资源发挥作用,2010年-2011年期间,园区先后与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渗沥液处理、环境监控和预测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涉及资金达240万;2011年,园区申报的“一种创新填埋气收集工艺在高安屯填埋场异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开创了园区研发创新的新局面。

(二)园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循环经济指标。

首先,较好地完成了垃圾处理任务,2011年2月,高安屯卫生填埋场提前一年率先在北京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2009年到2011年期间,园区共消纳处理生活垃圾317.67万吨。其中,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生活垃圾200.82万吨,向华北电网输送电能5.24亿度,填埋场共处理生活垃圾及焚烧发电厂残渣116.85万吨,收集处理填埋气9122.09万立方米,渗沥液43.72万吨,并利用填埋气发电1010.97万度。高安屯医疗废物处理厂共消纳处理全市医疗废物2.17万吨。高安屯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一期已投入使用,2011年共处理餐厨垃圾4570.04吨,二期调试工况良好,具备试运行条件。

其次,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加密导气井,间距由50米缩短至25米,膜下铺设横向收集管道,利用负压抽气加大填埋气收集率;自行研发单体点燃装置,获朝阳区科委二等奖;雨污分流3%坡度和填埋场膜下抽气作业法被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列为推广技术;“一种创新填埋气收集工艺在高安屯填埋场异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此外,科普教育成效显著,2009年7月8日至2012年6月,共接待参观学习人次16721,其中,2011年接待量达8078人次,很好地履行了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和职责。

1.经济效益

收集到的填埋气全部利用,装机容量达4.5MW,其中2MW上网,剩余填埋气用于热水和采暖,每年可节约电费233万元;园区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万吨,为国家电网输送2亿多度电,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可达1.2亿元以上;通过雨水工程和中水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170万吨自来水,间接产生680万元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出色完成了垃圾处理任务,为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园区运行设施对人员的需求为周边3个行政村村民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出路;第三,园区在垃圾分类、技术创新、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带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促进了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第四,园区通过对外开放开展的垃圾处理和循环经济宣教活动和数据公开,提高了公众对垃圾处理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度,提升了政府公信度,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环境效益

通过加强对运行设施的监管、对设备工艺的升级改造和环境的整治提升工作,严格控制设施污染物排放量,将标准从达标排放提高至力争零排放的高度,园区绿化面积达3000亩以上。如今园区及周边区域环境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园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是周边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同时,对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明显,年减排二氧化碳可达39万吨,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分析与启示

目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一方面是与日俱增的大量生活垃圾造成严重的垃圾围城,一方面是政府选择建设处理场所却受到阻碍,国内固体废弃物处理形式非常紧迫。通过上述对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横向对比,以及对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模式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垃圾处理行业的一种战略选择模式,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提高区域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园区产业集中, 易于集群, 综合效益好, 适合我国固废处理产业的现状。

但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要充分调查和找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并以此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产业链构建的出发点,将各种类别的固废产业相互链接,构成循环经济网络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推进新建、搬迁企业和项目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产业间的循环链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构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对园区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企业、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活区。推进园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化工业要实现园区化发展,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构建产业链,形成园区企业之间原料(产品)互供、资源共享的一体化。专业性产业园区要纵向延伸产业链。综合性产业园区要“补链”招商,促进产业横向耦合。工农业复合型产业园区要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新建和搬迁改造园区的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

推进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园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园区废物管理提供“嵌入式”服务。

推行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对园区内供水、供电、供热、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绿色化改造,促进共建共享、集成优化。加快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鼓励园区创新环境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专业化、社会化。(案例提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