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围绕移民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绥江经验”走“实”党的群众路线

云南省昭通市行政学院 曹先林

2016年08月01日15:1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一、背景资料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国土面积761平方公里、人口17万,地处中国在建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南岸,是云南省移民第一大县。2011年3月国家重点工程向家坝水电站通过核准,移民搬迁安置必须在2012年5月完成,2012年10月要下闸蓄水发电。有效时间只有1年,1座县城、3个集镇、267家单位、142户企业、1892户个体工商户和近6万移民需要搬迁;300万平方米房建、36条街道、12座桥梁和系统的市政工程需要建成。压力巨大,时间紧迫。目标需要倒逼,工期需要倒排,日期需要倒计,每一分钟每一时刻的工作量都巨大。省、市领导着急、业主着急、移民着急,绥江县委、政府更着急。

就在绥江县轰轰烈烈拉开移民工作大幕之际,由于移民在故土难离、诉求难解、未来难料这“三难”的茫然情绪中,受补偿补助标准不明确、各种利益交织、矛盾错综复杂的制约,2011年3月25日,绥江县发生了国内外十分关注、媒体广泛报道的“3﹒25”事件:近万名群众(5天累计)围堵县委政府、殴打干部群众、阻止农副产品入市、毁坏被堵车辆、强行收取门面保护费和行人过路费,导致对外交通瘫痪、县城物资短缺、银行濒临歇业、县城小学被迫停课、单位无法上班,17名公安干警、21名干部被打伤,县公安局长伤后1年才基本康复,1名施工人员被困车内35个小时,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城乡群众生产生活严重受困。3月29日下午16时30分,为期5天的绥江县部分移民集体上访引发的堵断交通非正常性群访事件才得到妥善处置。“3﹒25”事件给绥江的干部和群众以沉重的打击,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主要做法

“3﹒25”事件后,绥江县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把移民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紧扣“确保移民搬迁安置按期完成、确保电站如期下闸蓄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这“三个确保”目标,围绕顺民意、得民心、解民忧,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破解移民工作的最大“法宝”,走实群众路线,做到党的组织全覆盖、6万移民全结对、干群沟通无障碍、挂钩帮户零距离、维权服务心贴心,彻底拆除干群之间的“心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绥江经验”。主要做法如下:

(一)结对包保“一家亲”,尽最大努力赢得群众信任。坚持哪里有群众,就到哪里去做群众工作。做到移民全接触、民情全掌握,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一是落实“四个挂钩”机制。实行“处级领导联镇挂村包户,科级领导联村挂组包户,干部职工联组包户,党员直接挂钩群众”制度,科级以上干部每周驻村入户不少于3天,每3天向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报送移民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任务不完不出村、安置不好不脱钩。

二是强化“六个包保”责任。要求挂钩干部做到包移民政策宣传解答、保移民理解,包移民合理诉求收集、保问题协调解决,包移民纠纷化解、保社会稳定,包移民补偿补助资金计算到户、保不出差错,包困难户搬迁、保搬得出,包后续产业发展、保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是推行“三个公开”户牌。全县3000余名干部职工与1.6万多户移民群众结成对子、攀上“亲戚”,每户移民家门口都有挂钩帮户牌,挂钩帮户干部姓名、单位、电话“三个公开”,一目了然。

四是开展“三个真心”活动。真心认亲朋:全县移民干部走出机关,主动融入群众,认长辈、认兄弟姐妹、认同学、认校友、认“家门”,我们的干部到移民家中宣传政策、了解困难、收集诉求、解决问题,与移民群众叙亲情、结亲戚。真心当参谋:凡事站在移民立场,凡事与移民商量,凡事为移民着想,与移民一起算账、一起选择安置方式、一起确定户型、一起申购住房门面等等。真心办实事:实施了“三个100万”救助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特困生活救助、特困生命救助和特困学生救助各100万元,用于解决特困群众的就医、就学、就业和生活困难,全县1474人得到了及时救助。实施了“1511”帮扶工程,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别联系1户产业大户、5户困难群众、1名困难学生、1名留守老人,关爱弱势群众,为很多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五是确立“三个走访”方式。定期走访:要求每位干部直接联系5户群众,并把每个部门、每位干部具体走访时间安排成表,定期定时走访。轮换走访:为了保证干部经常走访群众,我们按照处级干部20户、科级干部30户、一般干部全覆盖的原则,每月轮换走访。节日走访: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处级和科级干部要分别走访慰问5户、干部职工全面走访慰问群众,仅2011年中秋节就安排慰问金120余万元。

(二)民情办理“一条龙”,尽最大努力回应群众诉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从移民工作开始,就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回应诉求作为第一责任,建立健全民情办理责任体系,为打赢移民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围绕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建立民情收集办理机制。坚持落实“三访措施”收民情,着力完善群众诉求快速回应机制:县乡干部每天固定2-3人接访,每10天组织1次下访,每月到上访群众家中进行1次回访。同时,全县公开领导干部联系电话,县处级干部常常每天接群众来访电话上百个,都亲自交办、督促问效,确保了群众诉求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坚持“三分三定三督”原则办理民情:群众诉求由村(社区)分类汇总、乡镇分析研究、县分解落实,诉求办理由县定时间、乡镇定人员、村(社区)定责任,诉求解决由县督查问效、乡镇督办跟踪、村(社区)督促跟进,确保了群众诉求迅速解决、及时回应。

二是围绕畅通渠道、回应关切,全面构建“三个平台”。构建维权服务平台:成立由退休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移民代表组成的移民权益维护组,负责移民群众常态维权,成为了党和政府与移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共为移民群众争取建房困难补助、房屋简装修等资金4亿多元。构建现场服务平台:成立由21个县直部门和4个乡镇的科级干部、施工和监理人员共同组成的25个现场工作小组,进驻小区开展房屋质量瑕疵、供水、供电等现场服务,累计解决问题15万个。构建后续服务平台:在搬迁安置后,成立由挂钩帮户单位科级领导组成的7个联合工作小组,并把挂钩乡镇的相关人员暂时调到乡镇工作,进驻村(社区)开展后续困难问题收集处理、后期扶持发展等权益维护工作。

三是围绕夯实基础、服务群众,着力强化“三个保障”。组织保障:移民搬迁启动后,选派了21名科级和股所级干部到移民村(社区)挂职,为移民村(社区)配备1—3名移民工作助理员,加强了基层工作力量。优先提高移民村(社区)干部待遇,将“三职”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提高村(社区)干部工资待遇,调动基层干部为群众办事的积极性。经费保障:优先满足移民村(社区)工作经费,将移民村(社区)工作经费提高到5—15万元,保障了移民工作有序开展。干部保障:对干部纪律、作风严要求,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锻炼成长了一批优秀干部。移民搬迁结束,调整和提拔了83名在移民工作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进一步在全县树立为民办事、群众信任的干部优先提拔的用人导向。

四是围绕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切实明确“三项标准”。让群众选得到房:在制定原有房屋指标可以自行流转政策的基础上,合理给予选房面积调差指标和无房户选房指标的优惠政策,尽量让移民户都能选房。让群众购得起房:针对部分移民群众原房屋土木、砖木结构等低结构房屋难以置换砖混结构房屋的困难,出台了低结构住房重置困难补助办法,帮助困难户解决购房资金5600万元。让群众住得好房:为了确保移民群众能在短时间迁入新居,修改完善《移民安置统建房建设装饰标准》,投入资金3.4亿元实施灯具、洁具、厨具、门窗、地面找平等简单装修,平均为每套移民房节约装修费用2万余元。

(三)政策共商“一条心”,尽最大努力维护群众利益。坚持未听取群众意见、未经群众讨论、群众不同意的事项不决策的“三个不决策”原则,开展入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考察学习,变“替群众做主”为“群众自己做主”,群众对政策的信任度明显提高,实现了移民利益最大化。

一是决策前收集民意。首先,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凡需要制定的政策、作出的决策,特别是户型设计、房屋分配、门面分配等,都安排所有挂钩人员进入村组,召开村组会、家庭会、院坝会、代表会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其次,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群众讨论,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摸清群众真实想法,组织移民群众推选的代表参与研究决策。再次,外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了813名群众到四川屏山、汉源、北川、都江堰等地考察,看县外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是决策中尊重民意。实行三下三上民意决策:一下摸清群众真实想法,二下组织群众讨论,三下征求群众意见;一上分析研判,二上修改完善,三上出台决策。仅全县35个移民安置配套政策的出台,就召开各类讨论会4000多场次,特别是屋房和门面的电脑摇号分配方案,分别经过群众110多次、80多次讨论修改才最终定稿。为尊重民意,广泛开展“我为移民献一策”,“假如我是移民干部”等活动,收集群众建议8600多条,绝大部分都予以了采纳吸收。

三是决策后体现民意。坚持政策执行公平:政策执行统一对象、统一标准、统一时间,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打折。坚持主动接受监督:在安置房分配工作中,把绥江籍的处级干部、移民局长、建设局长、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分管副镇长的分房结果在公示中特别标注,供大家监督对比。坚持干部带头牺牲利益:在政策兑现上,许多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执行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有效维护了政策的严肃性。

(四)信息公开“一扇窗”,尽最大努力打消群众疑虑。坚持“以公开透明消除群众误解,以公平公正赢得群众信服”的原则,抓住房屋丈量、土地分解、资金测算、意愿选择、房屋分配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环节,遵循信息传播规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一是让群众看得到。工作全开放:移民群众可随意、随时查看移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每月组织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1次工程建设,每次移民工作会议都邀请部分移民代表、村组干部参加。宣传全覆盖:在县政府每月通报1次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宣传资料、专栏、广播、电视、短信和工作队员入户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移民政策,编发解读式、问题式、图说式的《移民政策宣传手册》11期共30余万册。

二是让群众听得见。广播电视直播通报:通过广播电视开办移民政策速递、移民迁建进行时、迁建话题面对面等栏目,由处级干部直播通报工作进展、解答群众疑问。宣讲咨询覆盖:设置巡回宣讲和定点咨询,开展巡回宣讲280余场次,受众4.8万人次,设立临时服务点150个,覆盖到了每个村民小组,解决群众困难5万余件。文艺节目融合:将移民工作搬上文艺舞台和制作专题片,组织文艺演出60多场次,《你搬家》、《我们是自豪的建设者》、《奇迹源泉》等移民题材文艺节目和专题片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让群众信得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移民政策执行结果“一榜公示、二榜复核、三榜确定”,及时公开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五)城乡统筹“一盘棋”,尽最大努力增进群众福祉。以移民搬迁安置为契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县城与集镇、移民集镇与非移民集镇、集镇与乡村的规划建设工作,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联动发展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增进了群众福祉。

一是城乡同步建设。按照省委书记秦光荣2004年在绥江提出的“打造绥江县城关键是要搞好规划”的重要指示,围绕“竹海新城、山水绥江”和美丽乡村目标,统筹县城与集镇、移民区与非移民区、集镇与乡村的发展,聘请美国贝尔高林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完成了新县城和集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做优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打造西部最适宜人居的“湖滨生态园林城市”,加速城镇化,使全县城镇人口增加到5.88万人,城镇化率由19.04%提升到35.1%。

二是城乡共同发展。启动了3万人培训、2万人就业和1千人创业的“321”专项扶持行动,实施了第一产业、库区旅游和渔业、园区经济每年各投入1000万元的“三个千万”产业发展计划,建立了移民创业贴息、创业扶持和创业补助各投入100万元的“三个百万”扶持基金,多渠道扶持城乡移民就业。

三是上街保洁维秩序,促使农村进城安置群众适应城镇生活。实行处级领导挂街、部门保洁、职工上街的城市卫生管理体验制度,干部职工轮流上街参与城市管理,书记、县长带头上街参与制止不文明行为、带头拾捡垃圾,维护城市街道秩序。每周二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城市卫生大扫除,通过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促进市民很多不文明的习惯改掉了,市民整体素质也提高了,很多农村进城安置的群众也很快就适应了市民生活。

三、主要成效

面对被称为“世界难题”的移民工作,绥江县委、政府充分发挥统揽全局的作用,坚持“围绕移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克服了绥江移民七大难题,创造了绥江移民“三大奇迹”。

(一)克服了绥江移民七大难题

一是克服了搬迁时间紧之又紧,输不起每一分钟的难题。只有1年的有效时间,目标需要倒逼,工期需要倒排,日期需要倒计。绥江输不起每一分钟,每一时刻工作的滞后,都直接威胁着6万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新老县城到处悬挂的标语显示“离完成搬迁安置还有60天”的时候,一场感天动地、战天斗地的搬迁行动,在不论泥烂水滑、不分白天黑夜中进行。那情那景,大车、小车、摩托车,车车搬家,老人、小人、一家人,人人上阵。到既定日期,库区水位顺利达到了354米高程,如此庞大的搬迁队伍中,没有1户落伍,没有1个掉队,没有1人受伤。

二是克服了迁建任务重之又重,落不下每一个项目的难题。1座县城、3个集镇、267家单位、142户企业、1892户个体工商户和6万移民需要搬迁;300万平方米房建、36条街道、12座桥梁和系统的市政工程需要建成。直到2011年5月,新县城和集镇工地还是杂草丛生、一片寂静,要在10个月时间基本创造搬迁条件,压力巨大可想而知。

三是克服了项目核准难之又难,少不了每一道程序的难题。每一个移民政策和移民工程,核准需经历北京、长沙、成都、昆明、昭通等5个城市;需经历中南院设计、三峡公司认可,市移民局审核、省移民局审查、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核准等5道程序。上述缺一不可,每个政策出台、工程核准都在3个月,最长达到1年半以上,导致移民工作始终在“边建设边设计、边建设边核准、边建设边移民、边移民边完善政策”的被动局面中推进。

四是克服了安置程序严之又严,省不掉每一个环节的难题。每户农业生产安置移民至少需要实物调查、实物调查复核、人口界定、意愿选择、资金测算、协议签订、户型选择、房款缴纳、门面选择、分房分门面、迁入新居、后扶发展等12道程序。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五是克服了宏观政策少之又少,越不过每一道红线的难题。直到临近搬迁,在宏观政策层面上,移民规划尚未完成,补偿补助标准未定,临控标准严重偏低,安置政策极不配套,政策覆盖面十分有限,各种特殊问题、个案问题层出不穷。而县级层面作为实施主体,又不能超越移民宏观政策的每一道红线,常有“烧起砂锅等米下”的情况。加之向家坝电站移民涉及滇川两省,国家层面没有协调机构,是建设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地方政府多方参与,移民群众各家各户千差万别,各种利益交织、各方立场不一、矛盾错综复杂、很多关键问题迟迟得不到统一,导致承担主体责任的县级层面无权决断无力协调,常常束手无策。

六是克服了配套政策多之又多,留不得每一个缺口的难题。在县级层面,我们需要在实物指标调查、人口界定、房屋分配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出台移民安置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近100个,拖延和放缓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直接影响着移民工作的全面推进,因此,配套政策必须全面,无法留下任何一个缺口。

七是克服了搬迁体量大之又大,离不开每一项功能的难题。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问题,移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没有任何一样是小事。要为企业落实生产经营地点和大宗设备、原料物资堆放场地,要为规模不一的米线厂、冰糕厂、酿酒厂、铁匠铺、小五金、小宾馆、红白喜事场所等不同类别的个体工商户落实物资堆放和恢复生产经营地点,要为移民群众原来的奇石、棺木等物品落实堆放场地,内容复杂繁多,城市基本功能缺一不可。

(二)创造了绥江移民“三大奇迹”

绥江县没有被困难挡住前进的脚步,在时代的潮流中,一年或许就是一刻。但这一刻却又是一段永恒的历史——创造了绥江移民“三大奇迹”。

一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300万平方米的房建任务。

二是用两个月时间基本完成6万移民的平稳搬迁安置。

三是用一个月时间完成数百年老县城的库底清理。

四、分析与启示

“绥江经验”产生的背景是“绥江3.25事件”,绥江移民工作的具体做法归纳起来是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绥江经验”,取得的成效是克服了绥江移民七大难题,创造了绥江移民“三大奇迹”。

(一)从“绥江经验”产生的背景来看:“绥江3.25事件”的“爆发”,表面看是因为“移民在故土难离、诉求难解、未来难料这‘三难’的茫然情绪中,受补偿补助标准不明确、各种利益交织、矛盾错综复杂的制约”,但更深层次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缺失,群众工作做不好才“埋下祸根”,引起“爆发”的。事实证明,如果忘记群众观点,或者群众观点坚持得不好,务虚不务实,闭门造“策”,最终一定会出事,而且会出大事。

启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前提条件是切实加强群众观点教育,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重点要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摆正位置,不忘自己是公仆,要把群众当亲人,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群众工作要做在平时,要常态化,才能避免“绥江3.25事件”之类事件的“爆发”,才能克服党执政后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

(二)从“绥江经验”的具体做法来看:绥江县移民工作的具体做法,就是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绥江经验”。“绥江经验”是绥江县3000多名党员、干部在经历了“3﹒25”事件的沉重打击后干出来的,是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从关心群众生活细节入手,正确看待群众利益诉求,保护和保障群众合理利益的结果。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是绥江县贯彻落实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总结。

启示:“绥江经验”告诉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走实群众路线。走实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要尽最大努力赢得群众信任;二要尽最大努力回应群众诉求;三要尽最大努力维护群众利益;四要尽最大努力打消群众疑虑;五要尽最大努力增进群众福祉。

(三)从“绥江经验”取得的成效来看:绥江移民工作克服了绥江移民七大难题,创造了绥江移民“三大奇迹”,雄辩证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者都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启示:走实群众路线就是要切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凝聚起深化改革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正能量。克服难题,靠走实群众路线!创造奇迹,从走实群众路线中来!(案例提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