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创新群众教育平台 提升新区公民素质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的创新实践

中共浙江省舟山市委党校 丁友良

2016年08月01日11:1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大现实课题。为此舟山市定海区积极创新群众教育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公民素质讲习所”来加强公民素质建设,取得了有益的成功经验。

一、案例背景

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是因应社会环境变化、实现新区发展蓝图、加快定海开发建设进程的现实需要而创建的。

(一)社会环境变化需要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和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程度对我国公民素质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伴随着对外开放,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透过各种渠道不断冲击着我们民族的道德伦理。而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化的公有制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被打破了,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更加多样化。与此相伴的是人们利益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为了个人利益,不顾社会基本道德的现象愈益增多。公民素质的提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公民素质的提升相对滞后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所以探索创新群众教育平台、提升公民素质势在必行。

(二)新区蓝图实现需要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新区的“三大战略定位”(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的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围绕战略定位,《规划》又提出将新区全面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等“五大发展目标”。而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引进高端人才,也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群岛新区公民。高端人才能够在推进舟山群岛新区经济发展中作出贡献,而高素质的公民则是舟山群岛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通过加强群众教育,培育诚信、守法、有公德心、有责任感、讲文明的新区公民,能改善投资环境,提升舟山群岛新区形象,增强群岛新区的城市“软实力”和新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从而能促进新区规划蓝图的早日实现。

(三)定海加速发展需要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当前时期,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而定海区作为舟山本岛的核心区块,面临着加速开发建设进程、充当新区建设排头兵的现实使命。但是开发建设中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利益问题及其它与社会稳定相关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为此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来提高党员的道德素养、法律水平,增强大局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公民素养与法制意识,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支持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对那些外来务工人员、寻衅滋事人员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等,也需要加强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所以创新群众教育平台,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提升定海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的道德水平和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定海加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二、主要做法

定海区从去年9月开始,以城东和岑港为试点开设了公民素质讲习所,组建了公民素质教育讲师团,侧重围绕法治,道德、责任等内容,开展各种“讲”、“习”结合的公民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初该活动在定海全区各乡镇(街道)全面展开,建立起了以乡镇(街道)为总站、以各社区为分站的基层宣教阵地——公民素质讲习所,分层分类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截止目前,已举办各类宣教活动1070余场次,受教人数达10.6万余人次。总的来看,作为群众教育创新平台,“公民素质讲习所”的运作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体系化的管理架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搞好群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定海区上下联动,明确三层责任,形成体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由区委宣传部开展公民素质讲习所的筹建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明确讲习所职责,建立健全讲师团管理制度,出台《乡镇街道公民素质教育讲师团考核办法和细则》,并以实地旁听、走访、问卷、查看台账等方式,每年对各乡镇(街道)公民素质教育讲师团宣讲活动的次数、规模、效果等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并进行考核评比,适时对优秀讲师团和宣讲员进行表彰;各乡镇(街道)负责建立讲习所教学制度、全年学习计划、宣讲员守则,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并从丰富内容、创新载体、强化队伍等入手,扩大宣教覆盖面,提升宣教质量;各社区负责讲习所具体操作运行,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等。

(二)多层次的教育网络

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教育网络并将资源整合,统筹开发,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网络和服务平台,才能使基层群众教育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足的教育形式。为此定海区因地制宜,一是整合阵地资源。即整合现有的基层党校、成校、农渔民课堂、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点、青少年成长护航基地等活动场所及设施,在全区各乡镇(街道)、社区设立两级“公民素质讲习所”,实现社会教育阵地的横纵全覆盖。二是整合师资队伍。即整合业余讲师团、草根讲师团、道德典型宣讲团、法制宣讲团等各类宣讲团队资源,组建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公民素质教育讲师团。三级公民素质教育讲师团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基层群众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既不需要像高校那样进行专业化的知识培训,也不需要像中小学那样进行应试教育来追求升学率。它更侧重于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提升民众的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以倡导“爱国、奉献、务实、进取”的新区时代定海人价值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出发点,着重加强公民法治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等教育。

一是法治意识教育。以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制法规为重点,深入宣讲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集体资产处置、有关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二是道德意识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判断能力,进一步形成弘扬正气、惩恶扬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是责任意识教育。围绕公民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公共责任等内容,以爱国、敬业、奉献为重点,教育公民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处处以大局为重,积极主动参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推进新区时代定海现代化建设。

在此基础上,本着群众“想学、能学、用学”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宣教内容。比如种养殖实用技术、致富技能、卫生保健、养生、书画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

(四)分类化的教育对象

群众教育对象面广,个体差异性大,要取得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为此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对教育对象进行分类,因材施教。

一是突出基层党员教育。以打造优秀基层党员为标准,重点加强十八大精神、新党章、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安全生产、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涉农涉渔权益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突出普通群众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通过开设“道德讲堂”、“道德门诊”等平台,重点曝光不道德行为,倡导文明新风,达到群众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目的。同时加强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处置等与开发建设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刑法、治安处罚法、信访案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造支持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突出特殊人群教育。针对村民代表,重点加强有关新农村建设和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的教育;针对青少年,重点开展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针对老年人,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对社会国家和谐稳定负有的义务和责任;针对妇女,引导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责任,主动预防侵害行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突出遵纪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宣传教育;针对寻衅滋事人员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开展公共道德、法律法规教育学习,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五)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群众教育的对象不是在校学生而是社会成年人,他们难以接受刻板的教学形式,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此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在宣讲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明了“六自”宣教法、微系列宣讲法、“讲”“习”结合法等教学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

一是“六自”宣教法。即探索“自例自讲、自演自看、自教自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例自讲”,指自己的事例自己讲,让身边人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道出精彩;“自演自看”,指自编自演各类文艺节目,用通俗的语言、农渔民的视角讲理论、议政策;“自教自学”,指引导农渔民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生产技能和致富能力,互相交流,把知识讲授给身边的其他人,实现“教学相长”。

二是微系列宣讲法。为提高讲习所的吸引力,尝试开展“微讲座”、“微党课”、“微故事”、“微文艺”等各具特色的微宣讲。比如将老百姓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融入到“微党课”中,将宣讲内容改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走书、快板、小品、三句半等“微文艺”,将身边人的感人事迹编成“微故事”等娓娓道来,做到讲政策由浅入深、讲故事形象生动、讲道理通俗易懂。

三是“讲”“习”结合法。“讲”是“习”的先导,“习”是“讲”的目的,在宣讲引导的同时,注重实践体验。比如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结合“最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新区时代定海人的价值观学习践行活动等,开展道德标兵、道德模范、网格道德示范户、定海好人等评选。在法治教育实践中,把“六五”普法教育、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宣教服务有机渗透到讲学过程中。同时把综治调解、“老娘舅”等请进讲习所,解决邻里纷争、增强村民自治能力。通过一系列公民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具体实践中得到真切地教育。

(六)强有力的领导支持

区委一把手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区委宣传部的全力推进,为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的成功运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而这种保障从根本上讲是源于领导和主管部门在这项工作上的认识到位与措施得力。定海区委领导不是着眼于单纯地教育群众而去建立“公民素质讲习所”这个平台,而是着眼于建设和谐社会,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角度,把“公民素质讲习所”作为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全面提升基层群众的公民素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从而为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在区委书记亲自主抓和区委宣传部的具体负责下,定海区专门成立了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区委讲师团这一机构,隶属区委宣传部管理。区委宣传部已就讲师团的职责任务、人员构成等形成了方案。而专门机构的设立,壮大了基层宣教力量,有效地促进了“公民素质讲习所”的平台建设与工作开展。

三、主要成效

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作为群众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创新形式,在其实际运作中,能够从基层群众的基本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用群众“看得见的事”、“听得懂的话”来宣讲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充分发挥了宣教凝聚人心、宣教提升素质、宣教促进发展的作用。经过一年多的成功运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拓展了党的宣传教育阵地、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公民素养、促进了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有效拓展了党的宣传教育阵地

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解决了党的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在受到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与城市单位制解体冲击后如何恢复与拓展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依托有形组织建立党组织、依赖行政权力开展基层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依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在城市依托各个单位组织。农村人民公社与城市单位组织都是通过对经济控制权力和行政控制权力的掌握,实现对个体的管理与教育。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人民公社与城市单位制相继解体,大批“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直接从市场上、社会上获得生活资源,已经相对独立于行政。原有组织与单位作为基层管理教育的单元不复存在。执政党要像过去那样依托有形组织建立党组织、依赖行政权力开展教育管理的方式遇到困难。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的重要课题。而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正是解决了“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后依托单位教育群众的模式难以为继的难题。公民素质讲习所通过整合基层的宣教资源,合理构建各单位部门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宽层面的宣教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教育,并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的交流平台,有效提高了基层宣教的覆盖面和吸引力。

(二)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是公民的守法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等主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公民素养不是来自先天的作为人的发展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基础,而主要是来自后天的习得、养成和教育,是在先天基础上发展的结果,是后天在先天基础上的文化结晶。而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 作为对公民进行后天社会教育的重要平台,正是通过对基层群众进行常态化、针对性的教育,来提升他们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即首先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及新区时代定海人价值观作为宣教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崇学向善。其次通过开展责任教育,教育党员群众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支持本地发展;教育企业主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教育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形成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最后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将依法行政、民法、刑法、民事纠纷调解等作为宣教的主要内容,引导公民自觉尊法守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正是通过开展这些行之有效的公民素养教育和公民素质建设,基层群众的各项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知识面得到了普遍拓展,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发掘、学习、践行“道德标兵”、“定海好人”、支持发展先进个人等最美典型中,投入到“学习雷锋榜样 、争做定海好人”等常态化品牌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热情帮扶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这种温暖的社会氛围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正是建立在基层群众公民素养的提升基础之上的。

(三)有效促进了新区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相互冲突,导致公民思想混乱和行为失范,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新区的发展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又在于人。只有让每个新区人明白自己在新区建设中的地位、责任和使命,理解党委政府的政策意图,才能使其按照新区发展要求来规范自己,自觉调节自己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提高其作为公民的思想深度和行为控制力,以更加有序有效的方式参与到新区建设与发展中来。而作为公民素质建设平台的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通过突出政策法规的宣讲,使得基层群众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通过强化中国梦、新区梦的宣传,引导公民自觉树立起实现中国梦、新区梦的伟大理想,转家国大梦为个人小梦,树立起以“促发展、爱家乡”为己任的理想信念,从而实现了凝聚人心的重要目标,形成了共谋发展的精神合力,为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氛围,促进了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实际效果来看,定海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中的无理阻碍工程建设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目前定海全区65项重点建设项目及旧城改造、“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进展,定海区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

四、分析与启示

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是个小讲台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邀集各类名家、学者、模范、群众代表从不同角度对各类群体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能有效地提升基层群众的公民素质,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民主法治的实施,人与人诚信友善的相处创造了可能,更能为社会和谐进步提供强大的内驱力。通过调研和分析这一案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应努力形成加强基层公民素质建设的工作合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基层群众公民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因此基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通过加强基层群众的公民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助于在基层形成理性表达诉求、依法处理矛盾的社会风气,从而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因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层群众公民素质建设的经费投入,各级领导干部也应以身示范,能带头到基层进行政策法规宣讲,从而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基层公民素质建设的工作氛围。

(二)要系统总结“公民素质讲习所”的成功经验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而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 通过体系化的管理架构、多层次的教育网络、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分类化的教育对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基层公民素质教育的运作模式。通过提升公民素质,来“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从而也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为此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深化理论研究,提炼其社会价值,推广其成功做法,以实现在不久的将来让“公民素质讲习所”成为我省在基层群众教育方面的特色品牌和全国样板。

(三)需进一步提升“公民素质讲习所”的运行水平

定海区“公民素质讲习所”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从建设群岛新区基层群众教育特色品牌的高度来看,其运行水平仍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今后一是要解决教育覆盖面问题。即不仅是要让渔农村老人受到教育,而且要让更多的青壮年和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教育。二是要解决师资水平问题。尤其要提升乡村社区本土的师资水平。三是要解决跨区域共享问题。也就是能够在更大区域范围实现设施、资源和师资的共享。(案例提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