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专题报道>>“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

集思广益有章法 联通四海暖民心

——上海市长宁区探索搭建涉外基层民主协商平台

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 张天竞

2016年08月01日10: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一、案例背景:

上海市长宁区H街道R居民区占地1.41平方公里,居住着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多名中外居民,其中境外人士占居住人数的50%以上,是上海最早规模化开发的高标准国际社区,素有“小小联合国”之称。R居民区党组织成立于1996年,是全市乃至全国第一家成立于国际社区的基层党组织。

基于国际社区的特殊性,R居民区的“区情”和普通居民区有着诸多差异不同,一是涉外居民区的境外人士国籍、信仰、习俗不同,二是小区的住户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法律意识,对于人居环境、社区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三是社区境外居民中的70%都是租户,人口流动性极高。以上三大因素导致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难度陡增。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R居民区党总支发现传统基层工作法在国际社区有些“水土不服”:一是“门难敲”,居民区的“四重门”(小区门、楼栋门、电梯门、住家门)让上门走访的居委干部头疼不已;二是“人难近”,国际社区居民隐私观念强,许多人不知居委会为何物,轻易不愿与生人接触;三是“事难办”,国际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如不事先充分沟通,按传统思维操作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由此,寻找国际社区治理的突破点成为了摆在R居民区党组织面前的当务之急。

二、主要做法:

(一)党组织寻贤访能,社区有了议事厅

经过认真分析总结,R居民区党总支认识到国际社区具有居民价值观念多维化、文化习俗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人口流动常态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党组织、居委会与居民之间沟通互信要比普通社区困难的多,而这恰恰是传统基层工作法遭遇尴尬的原因。

国际社区该如何该治理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线”呢?R居民区党组织注意到,国际社区内的境外居民虽然平时与居委会来往不多,但他们中热心社区公益的人士并不少,如来自菲律宾的W女士就曾发起“乐贤荟”公益组织专门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又如来自澳大利亚的A先生也曾多次通过邮件或微信等方式向居委会反映社区服务问题,这些人都是开展社区自治的潜在有生力量。

R居民区党组织经反复讨论后认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并不低,缺乏的只是介入社区治理的媒介和必要的支持。因此,党组织必须主动转变社区治理的工作方式,深入挖掘沉淀在社区内的居民自治资源,将热心公益事业、具有群众威望和办事能力较强的华洋居民骨干请出家门,通过搭建市民议事厅这一在国际社区“接地气”的基层民主协商平台,鼓励居民主动参事、议事、监事,从而让国际社区的各项事务“叫好又叫座”。

市民议事厅的核心是议事员,在R居民区党总支领导下,居委会多管齐下寻访优秀的议事员人选:一是利用组团式走访、电子日志走访和社区活动等机会,通过面对面交流考察候选人;二是在社区内张贴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招贤榜,鼓励居民中的积极分子毛遂自荐;三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借助古北市民网、“古北生活”居委会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招募启事;四是与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和社区各民间团体合作,让他们帮忙推荐候选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依靠长期积累的群众基础,居委会顺利召集了6名大陆居民和来自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日本的6名境外居民担任华洋市民议事厅议事员。这些人或是邻里称赞的“老娘舅”,或是热心公益的“啄木鸟”,或是熟谙区情的“中国通”,他们时而分头走访,时而齐聚一堂,共同就R居民区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社区自治共治力量能解决的问题和与社区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代表辖区内3万余中外居民发声。

华洋市民议事厅的成立标志着R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以R居委会为主体,以各干事站和古北新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为依托,以市民议事厅为辅助,以社区共建单位为“外援”的社区治理网络已成形。

(二)众居民集思广益,议事处事有章法

市民议事厅成立以来,R居民区党总支指挥居委会引导本土议事员和境外议事员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国籍议事员在联系多元居民群体方面的特有优势,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宗旨,逐步探索出一套以“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为特色的议事厅运作规则:

(1) 自主提事

居民可通过楼道里的意见箱、211名楼组长和119名居民骨干等渠道反映问题,市民议事厅定期对其进行整理汇总,确定议题并通过居委会向居民区党总支报告。

(2) 按需议事

议事厅采取定期议事与不定期议事相结合的方式,除每月召开一次例行会议之外,亦可视实际情况特事特办,在通知居民区居委会和党组织后随时开会讨论对策。

(3) 约请参事

议事厅可约请相关方如小区物业经理、业委会主任、政府部门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各界人士参与共同议事,集中多方智慧达成圆满应对方案。

(4) 民主评事

议事员可针对议题自由发表意见,议事表决时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但少数人可以持保留意见。如制订社区文明养犬公约时,就有议事员在大型犬遛狗时间问题上持不同看法,初稿经表决通过后,议事厅没有忽略这寥寥几声不同意见,而是做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最终对文明养犬公约做了更人性化的修订。

(5) 跟踪监事

议事厅的所有决议都必须向居民公示,居民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则由居委会向居民进行反馈,接受社区内广大居民监督。上文涉及的事件均在古北市民网、“古北生活”居委会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全程跟踪,议事结果全部有据可循,居民还可以在网上对议事厅评头论足,以对其起到监督作用。

三、主要成效:

辖区居民自主“点单”,议事厅集中“审单”,党组织把关“批单”,有关部门最终“买单”——随着华洋市民议事厅的有序运转,辖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对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均显著上升,不仅议事厅所在的古北市民中心时常出现慕名而来求助的境外居民的身影,不少往常属于“疑难杂症”的社区难题也得以顺解。

例如,今年二月居民反映富贵东道松坊超市门口常有违章停车和毁绿现象,议事厅讨论后决定通过伊犁南路干事站约请区绿化市容局、街道市容科、古北物业停车管理处、中央花园物业及商家负责人多方协商,最后决定在超市门口到人行道边树立红白隔离桩,同时加强周边停车引导,以消除安全隐患。

又如,2014年3月市民议事厅接到居民反映银珠路、玛瑙路一带的绿化带设置欠妥,经实地查看属实便立即列为正式议题上报。居委会闻讯后协调市政部门加设隔离带,一方面保护绿化带不受破坏,另一方面也杜绝了安全隐患。

再如,2014年4月R居民区业主曾因争议公共区域与耀中国际学校管理人员发生争执,110几次出警也未能解决,事态有上升苗头。议事厅闻讯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一边安抚业主情绪劝阻上访,一边约请街道市容科、综治办协同居委会、民警召开协调会。协调会上,议事员们苦口婆心地劝双方换位思考,让双方渐渐没了火药味,最终耀华方面答应维护公共通道的安全和清洁,并对小区业主进行合理经济补偿。

除此之外,R居委近年来还逐渐建立起了一支支华洋居民文化、体育、护绿自治队伍,结合市民议事厅的平台,充分挖掘和调动华洋居民的“家园意识”,让他们积极为社区治理献言献策,共同投身于社区大家庭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四、分析与启示:

R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创新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中外居民的“家园意识”,请出12名中外居民担任古北市民议事厅议事员,搭建起嗅觉敏锐、上下联动、开放灵活的协商议事平台:一方面,鼓励社区居民开展民主协商积极为社区治理献言献策;另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快速将群众意见切实转化为社区治理行动。

华洋市民议事厅的成功运作得益于党的领导、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在国际社区层面的统筹兼顾。它既坚持了党对社区事务的领导作用,又避免了过度行政化对居民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束缚,是国际社区党组织开展居民自治工作的一项大胆创新举措。借此,R居民区党总支不仅为居民营造了文明、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更实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在国际社区层面的融合互动。

议事厅虽小,却填平了文化和国界的鸿沟,覆盖了中外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呼应了居民当家作主的迫切愿望,为新形势下党组织如何在国际社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由此,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在涉外居民区得以进一步巩固,古北“融之情”国际家园建设也谱写了新的和谐篇章。(案例提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