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综合报道

李雯: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升级版”

2016年07月04日08:33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升级版》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文化具有递增性与传承性,都面临着继承、发展、创新的现实问题。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其产生和传承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生活条件密切相关。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与科技技术的相加,而是指在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合理地引入现代科技技术,使科技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要使少数民族文化保持生命力和活力,必须要用科技手段来创新民族文化传承,并将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留存、生产和传播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留存载体、生产内容,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呈现形式、传播渠道和体验方式,打造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升级版”。

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留存载体。少数民族文化是在少数民族进化和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其留存方式主要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类。一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具体包括纸制文字和档案、文物、建筑群、遗址等。物质文化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而破坏和毁损。二是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具体包括民间传人保留的记忆、技能等。非物质文化是以人为载体的活态文化,与民间传人的生命延续有很大关系,传承的链条相对比较脆弱。既不利于保存,又不利于传播。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运用海量数据的加工与存储、三维激光扫描、价值评估、技术修复、信息标引、语义分析、多媒体制作发布及内容资源嵌入式聚合、GIS、BIM等技术,大力支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软件、语音平台软件及产业化项目、移动电话输入法研究项目研究,并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使用与处理,建立数据库和数字档案。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创新互联互通的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价值生产、资源供应、消费服务智能化水平,建立文化传播、开发和保护系统,扩大保护体系覆盖面,使保存更加安全完整,查阅研究更加方便。

与现代工艺技术融合,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现代工艺和生产技术不断涌现,为进一步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生产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改进制作工艺,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和再挖掘。

与现代科技制作技术融合,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形式。通过现代科技,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丰富文化业态。首先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业态进行改造。其次开发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等自动技术进行动漫创作,开发相关网络游戏,并在其中融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使年轻人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二是发挥现代科技优势丰富表现形式。通过LED显示、数字影像、数字三维虚拟、声光多媒体、舞台3D展示等高新技术,增强民族演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与现代传媒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融合,创新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一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形式,扩大民族文化的受众和传播范围,使民族文化不再神秘。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增加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可以充分利用上述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让全国人民共享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二是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开展商务活动,具有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方式灵活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流通的新媒介。图书、期刊、音乐、影像等文化产品都可以进行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非常适合电子商务交易。艺术品等文化资源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

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创新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方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呈现方式和参与方式比较单一,往往还带有一些“神秘”色彩,不利于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接受。在人们对文化产品越来越注重参与和感受的今天,要保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要坚持文化对象上的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加强移动终端的应用模块开发,对适应三网融合业务要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等相关技术进行攻关。利用APP等第三方应用程序,积极开发多媒体终端、双向数字电视、智能化家庭电器等应用产品。二是建设主题公园、体验馆,利用网络、数字、高清、3D、4D、5D、虚拟展示、多媒体、激光显示等多种高新技术,增加少数民族文化的呈现形式,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体验方式,实现参与式互动。三是开展虚拟旅游。虚拟旅游可以利用发达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上构建栩栩如生的虚拟旅游环境的目的,从而使得网友不需要长途跋涉,在虚拟环境里就能游览胜景,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系财政部挂职干部)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综合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