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张宏毅: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 

2016年06月26日10: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指出:“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很显然,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世界政界和学界越来越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

前苏共中央书记E·利加乔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的所谓改革导致一个世界大国解体,使千百万人民陷入贫困,处于无权地位,把我们俄罗斯抛到了资本主义一边;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却能把国家引导到建设、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道路上,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呢?”他认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在对中国的所有误解中,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列为首位。许多人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过程。现在,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正不断增加,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那么,在国际政界和学界有识之士的眼中,中国共产党有哪些特征呢?

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宣告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9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点上决不动摇。然而,放眼世界,不少马克思主义政党经受不住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矛盾困难的考验而纷纷改旗易帜。在这种形势下,世界上许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走向产生怀疑,一些人更对中国共产党改变颜色抱有幻想。但是,国际政界和学界一些人在观察一段时间后认为,中国共产党不仅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且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变得更为坚定。

所走道路的独特性。法国人阿兰·佩雷菲特认为: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数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因此,西方一些学者经常用Unique一词来形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确实,中国共产党在许多方面都是独特的。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总归要按照中国的特色进行。”“中共沿着一条同过去相连接的路线完成了重大的变革。总之,它没有使中国变得更像苏联或者更像日本或美国”。当有记者问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你对中国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他回答说,“独特”。记者问,“哪些方面?”他答,“所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际政界和学界一些人看来,这不仅对中国发展而且对世界发展都具有独特意义。

一以贯之的创新性。中国共产党所走道路的独特性,实际上是一以贯之创新性的体现,这种创新性体现在各个方面。这些年来,国际政界和学界在评论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时,经常谈到“灵活性”“革新”和“变”。俄罗斯一位学者指出:“中国任何时候都不停留在原处,而是永远处在变化中。变化——这是理解中国总体思维特点的关键之一。”就连美国的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为中国共产党革新的勇气和力量而感慨。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创新性,一方面来自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认识,即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另一方面源自以正确历史观总结分析历史并推动历史前进。

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具有广阔胸襟也是国际政界和学界有识之士对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评价。费正清曾盛赞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三三制,认为共产党将自己的代表名额限定为总数的1/3,而力求把其余2/3职位留给其他人。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统一战线上,还体现在国际事务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在国际政界和学界许多人看来,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包容性。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6日 07 版)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综合报道
· 观点评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