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459.7万户,同比增长13.1%;其中新登记企业157.2万户,平均每天新增1.3万户,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市场主体的活跃,对于推动创业创新、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大力推进攻击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有机结合,释放了巨大能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事关改革成败。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条件。统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其目的正是纠正资源错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认为,企业去产能降成本,可以用下指标的办法,但更重要的是靠市场激励,用市场的优胜劣汰促使企业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比下硬性指标要有效得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也认为,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政策要遵循市场规律,努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改革项目审批制度,使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同时要看到,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失灵”,政府调控作用不可或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取得有机平衡,既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为例。一方面,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实现市场出清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煤炭行业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攸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坚持市场倒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
“企业发展是靠‘市场’,而不是‘市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说,当前政府释放出推进简政放权改革的积极信号,应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限制,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3年多来,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约76%;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放权的同时,政府不断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各地在承接上级下放权限的同时,积极推进本层级的“放管服”改革,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左右,有的达到7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抓重点、抓关键环节的牵引作用。专家认为,从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公共服务,到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从补齐民生短板、实现脱贫攻坚,到制定产业政策、化解过剩产能,政府的角色都更加清晰。
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得当,市场机制和政府治理就能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顺,将换来市场机制的更好运转和经济运行的巨大活力。(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陈炜伟)